APP下载

职业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思路探析

2013-04-29王素华

中国电力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改革思路高等数学职业教育

摘要:首先剖析职业教育中高等数学课程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提出职业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等数学;改革思路

作者简介:王素华(1978-),女,山东菏泽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北 秦皇岛 0661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1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社会形势和任务,教学上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改革中发现,课程的改革是重中之重。作为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者,主要谈谈目前“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一、当前职业教育“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缺乏关联性

“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成为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单纯地、系统地全面讲授高等数学基本知识,不合乎现代科技知识间联系、渗透、结合的特点,与当今生产和生活所具有的综合性、变通性、流动性也不相符。由于与专业课程缺乏联系,学生意识不到“高等数学”的实用性,教学中出现了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学生的学习也因此变得被动,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

2.“高等数学”课程和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通常仅仅为了教而教、为了学而学,缺乏实际的应用性,不利于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据学生反映,课程中的内容与职业、生活联系不多,真正走上社会,仍觉得用处不大。因此,在教学中没有重视高等数学的学习,不能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

3.“高等数学”课程的组织者和学生缺乏沟通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基本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选定;由于课时的消减、内容又多,课程的授课计划不合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再加上缺乏沟通,照顾不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的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总之,很大程度上没有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没有更好地去汲取学生的意见,单纯地让学生去适应课程的内容和进度,不能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4.“高等数学”课程呈现方式呆板,对学生学习不利

课程学习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主要取决于其呈现方式。课程呈现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高等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二是指课程的教学呈现方式。对于第一方面,其呆板性表现为形式单一,通常是概念、公式定理、例题和习题内容陈旧,不能很好地结合当今实际;对于第二方面,其呆板性表现为需要讲的知识过多、教学形式陈旧,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课堂往往是教师个人的舞台,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高等数学”课程缺乏迁移性,不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迁移性是指一门课的内容对于另一门课的内容有联系性、转换性和促进性。就是说,学习“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不单纯是为了会求导、求几个积分,它必须有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要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迁移性取决于内容的基础性,方法的灵活性。譬如在一点处的线应变恰好用导数的解析定义式来表述;而导数概念在经济学上又表现为边际分析、弹性分析。“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工具课和素质培养课,应加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迁移性。

6.“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查方式过于形式化,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考查方式都是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考前画出复习范围,考试题目大部分是范围里面的,平时不怎么学习、考前背题的同学往往考得很好,而平时好好學的反而考得不好,考查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这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届传一届“不用学,考前画范围背背就过了”的想法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二、职业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从未放弃过探索发展,改革从未间断,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首要的任务。[2]下面浅谈“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路:

1.“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高等数学”课程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改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作岗位变动愈益频繁,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高等数学”课程不能单纯地、系统地讲授其基本知识,应根据市场、职位的需求,拓宽基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备建立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基础上的科学分析及决策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分析能力,以及使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选修内容,并不断地加大选修课比重,扩大推行弹性学习制等。

2.“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为本位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由能力为本位转向以素质为本位。[1]在多变的职业环境中,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现实生活中,常听人说现在的学校向社会输出的不是一个可用的“成品”,而是一些“半成品”,甚至连“半成品”的级别也达不到。这种说法充分体现了现在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素质。据了解,我国职业人才、劳动力在国际劳动市场上竞争力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综合素质差,不适应人才素质“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所以职业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为本位。[2]“高等数学”课程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载体,在内容结构上可以使知识传授与人文价值培养结合起来,其展现方式也要考虑怎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生活素质等等,这样的学生将来不仅会工作,而且会生活;不仅有科学素质,而且有人文素质,有责任心,能适应职业的变化。

3.“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形式基本是黑板加粉笔,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课程,在课程中缺乏主动性。学习目的一旦仅为通过考试,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高等数学”课程改革重要的一环就是改变课程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充满活力,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课程改革的决策与设计过程要吸收学生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其次,让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选定和进度计划的修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采用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再次,在课程教学上,特别是教学实施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采用学生板演或学生讲解的方式进行。当下的高职学生有思想、有观点,“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要尝试适应他们的个性发展。

4.“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

“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外加一些练习。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但不会探究,更不会应用。这种课程形式脱离了职业发展的实际,背离了现代教育理念——培养的必须是会探究、能动手实干的人。探究是一种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活动。在教学中,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提高为目标,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比如在讲授新知识时,先举不同领域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共性,使他们学会思考和探究。以发现问题为学习开始,以解决问题为学习过程,以产生新的问题为学习的小结,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对他们自己终身学习都有积极意义。在探究的过程中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意识,培养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探究式学习盛行的情况下,“高等数学”课程也应努力体现以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的改革新方向。

5.“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要以终身学习为导向

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当然也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高等数学”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改革要以终身学习为导向。“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基本素质,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不断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这就要求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新知的机会,或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6.“高等数学”课程考查方式以应用为目标的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高等数学”课程考核的方式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可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平时表现,占30%;二是客观题(书上或类似书上的例题习题),占40%;三是主观题,占30%,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凸显真正深入学习、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让“学得好”名副其实,这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职业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要点

1.要充分地认识高职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以经验性为特征,教学目的是知识、经验和技巧的传授,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但高职学生的基础和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在“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上必须下大工夫,在“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高等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好地实现“高等数学”课程教育的目的。

2.“高等数学”教材内容的建设与改革是其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编排“高等数学”教材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尽可能按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基础状况编写。尤其在引入新概念和新知识时,尽可能采取“温故知新”、“实例引入”等方法,使之自然地导入或引入,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接受的难度,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同时,内容尽可能反映当代的新理念和应用的新背景,例题习题吸收现代社会具有应用背景的案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高职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坚持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

课程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课程现代化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和目的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计划要注重多样性、灵活性以及富有弹性,以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教学过程与探究过程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使得信息传播更为直观、形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职业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作为“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丰富教育科研知识,优化数学知识结构,加强实践,了解市场所需,提高研究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使课程改革深入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与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孟宪平.试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2,(1).

(责任编辑:宋秀丽)

猜你喜欢

改革思路高等数学职业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基于新课程理念分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思路
试论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