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广电编导专业存在问题与建议
2013-04-29聂会宇
聂会宇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师资建设、构建课程体系、创设实践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广电编导专业 专业实践 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简称广电编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在美术、音乐类专业之外的又一大类高等艺术教育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广告设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报纸杂志社等各种影视传媒部门的相关工作。目前我国有近百所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发展需要也纷纷加入扩招的行列,新增广电编导专业。如何使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不至于“毕业即失业”是目前地方高校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广电编导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这种形势下,各个专业在其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都作出相应调整,提出较宽泛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增强适应性和竞争性。
一方面,广电编导专业的宽泛的目标定位,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理论水平与技术能力是应该有所侧重的。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很复杂,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很杂不成系统,学生很茫然学了很多知识但是真正掌握的技能少,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对各门课程是样样通,样样松。这说明在培养目标上出现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不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时,没有考虑学院条件和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冗杂,例如学生所学的知识零散,不成体系,学习课程宽泛但是很多是片面的,掌握的只是皮毛,不能完全吃透、学精。这就很不利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学院要从社会需求出发,面向就业,重新审视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二)设备短缺,资金匮乏。
政策经费方面在教育技术专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本专业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大量的专业器材为媒介进行研究的,需要的都是高科技的价值很昂贵的硬件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少不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但地方院校资金紧张,一个专业设备少则几万,多则十万、百万,很多院校凭一己之力,要真正开设专业实验、实践课,理论上很难实现。
(三)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
部分院校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一直沿袭原有内容和模式,即使有所调整,也只是增加或删减了一些课程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如非线性编辑、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软件更新较快,而学生学习的软件却是很多年以前的版本,或电视台等企业不用的软件,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接触相应的软件新版本还要重新学习。还有的学校教材没有经常更新,教学内容陈旧,没有结合当下发展前沿,缺乏创新意识。再从教师方面看,有的教师不是电编专业出身,没有系统接受专业训练,知识底蕴不够,本身的实践能力不足,教给学生的知识是照本宣科,根本就没有实践意义。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在我国高等影视艺术教育结构中,大多数普通高校相对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体现在当前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样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例如很多学院都设置了Flash动画制作这门课程,学生只是模仿教师的例子做,没有创新元素,最后是教师布置一个作业题目让学生做,这样这门课程就草草收尾了。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学科背景和教学实践,常常纸上谈兵,实际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欠缺,这就造成了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严重脱钩现象。
二、关于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广电编导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教师少,课程多,有的学校要一位老师讲授几门专业课,备课投入的精力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首先要从学历、专业特长、职称、年龄等方面对人员结构进行科学的优化组合,要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长的教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如美术、文学、音乐、计算机等专业。其次,加强现有教师培训,因为只有对教学过程有体验,在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有所创新,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应聘请一批电视台、平面媒体单位、广告公司等资深的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座,加强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教学。要求每一个学科教师努力做到首先是一个广电编导方面的专家,其次才是一位专业教师。
(二)构建广电编导专业基础平台,体现专业特色。
由于师资、学校软硬件环境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一个专业在办学方向上不可能有过多的精力面面俱到,要使专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地方高校的广电编导专业更具活力和生机,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明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学科特色。
基本培养目标应在课程体系中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加以体现。让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设置综合实验模块、创新拓展课程,提供大量的专业选修课,细化专业方向,分方向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创造多种实验环境,提高实践技能。
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实验室建设,加大投入,确保实验时数和实验效果,加强实验室的开放,优化和整合各类实验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学生电视纪录片、电视短剧小品、音乐电视展播和评奖活动。还要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企业等多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个人素质和从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玉秀,赵保峰.影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广电传媒,2011(03).
[2]王萍.影视编导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刍议[J].中国报业,2011(02).
本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