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3-04-29李琦武睿武一王霞
李琦 武睿 武一 王霞
摘要:结合河北工业大学“数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从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工程教育;CDIO
作者简介:李琦(1974-),男,河北衡水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武睿(1976-),女,山西介休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天津 3004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工业大学“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资助的研究成果、河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和改革立项资助项目、2009年河北省质量工程项目“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96-02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近代最深刻的技术革命”,其应用已遍及各个领域,社会对网络管理、网络建设、网络应用技术及开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因此本科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网络技术人才显得尤为紧迫。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河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模块课程,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而是建立在数据通信技术之上与电子通信手段相结合的网络课程,并且能被很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当中,能够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培养既具有通信技术知识又能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2010年该课程被建设成为我校校级精品课程,随后课程组加大了建设和改革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里结合我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便与同行探讨。
一、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专业术语抽象、[2]内容枯燥、概念繁多、协议复杂的特点,同时通信产业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又使得新技术、新概念和新应用层出不穷。而工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工程师,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地随环境及教育对象而变化,为此课程组必须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及时根据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将反映探索性、前沿性、创新性的内容引入课程。鼓励学生通过系统查询阅读相关文献著作以及网络资源,及时掌握网络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改以ISO/OSI为参考模型,[3]依次介绍网络系统各层功能、协议实现技术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模式,从网络系统的高度来组织教学,即先讲网络体系结构、各层协议的功能、特性、组成及格式、协议工作过程以及实现的主要技术,随后总结不同层协议的形式,并结合实际案例将系统工作原理及不同层协议间的交互过程进行展示,以增强学生对网络整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教学时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力求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指导地位,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培养创新人才,实践工程教育模式最关键的是教师,因此作为教师应主动完成课堂上的“讲授者”到工程团队中“引导者”角色的转型,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课程组首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和课程内容要求,不断改进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以形象生动的图像、动畫来展示理论内涵,实施形象教学。教师教学中注重黑板板书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形象生动,从而帮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互动教学方式,重视学习的反馈机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结合所授内容,精心设计互动环节,带动学生动手动脑;在课堂之外也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本身的各种应用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互动。
最后在紧跟网络技术发展形势下,融入CDIO理念,[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课程组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从理到例型”和“从例到理型”两种实施方式,引入生动有趣且难度适宜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达到预期效果,使其学有所获,又可以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构建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使教学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形象,使学生学有兴趣,理解全面,记忆深刻,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加国外著名大学的相关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网站和网络技术相关网站链接,引导学生及时掌握网络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并以此网站作为学生的实训项目之一,通过指导教师提出要求由每届学生适时更新,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实训效果。
三、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但是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实验内容既依附于理论教学,又以验证性为主,缺少了核心原理和应用的结合和扩展,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为此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围绕理论教学内容”的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行“以实际技术、工程和科研背景来组织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模式,并利用虚拟实验先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
首先从实验内容上,针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深入研究现有的实验开设情况,并根据当前的实验条件,对原有较单一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案进行重新调整,形成了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大部分。其中基础性实验包括:网络命令实验、交换机VLAN划分、VLAN间通信实验、路由器子接口配置、静态路由、单臂路由配置实验、Windows网络服务配置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部分包括:RIP、OSPF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SOCKET网络编程实验等。
其次在实践教学上采用层次化的教学方法,实验的安排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网络命令应用到建立一个网络通信系统,加强案例型实验、项目型实验等实验教学环节的有序衔接,使学生逐步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精髓,并在教学中突出“实用”。教师既要讲解出实际问题所对应的理论,还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以促进实验条件、教学体系及内容与专业技术发展的同步,进一步深化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对有浓厚网络兴趣的同学,积极组织兴趣小组,指导其探索学习最新的网络技术,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自身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创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组有很多好的举措。首先,校、院两级督导的监督与指导对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其次,课程组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充分利用学院名师资源,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了一位导师,并定期组织观摩教学和集体备课、说课,坚持每两周举行教学研讨例会,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了课程教学规律。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从而促进课程建设,课程组有一套周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分期分批将青年教师送到校内外相关专业攻读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科研活动,以科研带动教学。课程组教师在多年的学生评教中获得好评,多名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以上各种举措的运用培养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作风,形成了一支努力进取、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梯队。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考试方法上深入研究各类试题资料,通过资料的对比和筛选,在出题方式上采用共同命题的方式,集思广益,对考试题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题目,在试题内容上对各部分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使试题的各知识点的分配达到最佳,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CCNA、CCNP的认证考试,让他们通过这个过程既收获了知识和自信,又获得了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从而为将来就业提高竞争力。在考试形式上将实际动手和理论并重,将课程考试融入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得考试成绩既反映了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又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以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成绩的计算综合考虑平时上课表现、作业情况、实验完成情况以及最后的考试成绩等因素,并将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入在内。
六、结论
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课程组着力突出自身特色,即信息类专业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应该是建立在数据通信技术之上的计算机网络,并能很好地为通信技术服务,并以此为出发点,对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考核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听课、与学生座谈、调研、学生就业反馈等方式,课程组了解到该课程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但是随着通信领域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该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還很多。课程组会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通信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第五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29-232.
[4]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23.
(责任编辑: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