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陶行知“求真教育”深度解读真语文内涵

2013-04-29张先华

语文建设 2013年7期
关键词:求真本真真情

什么是真语文?真语文的内涵有哪些?解读真语文的内涵,是深入有效开展真语文讨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其实,真语文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求真教育”的实践。从陶行知“求真教育”深度解读真语文内涵,可以使真语文讨论与实践认识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清晰,体系更加完善。

陶行知先生认为,读书求学、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就是求真。他在晓庄学校时就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来自勉,后来又把这十六字写进了育才学校校歌。这十六个字道出了教育的本质、目标、宗旨、任务,已成为教育的至理名言和核心价值,被广为传颂,还被刻在了陶行知先生的墓碑上。

这句名言中,关于“真”有两个关键词:求真、真人。其中,“求真”是手段,“真人”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真人是什么人?真人就是既保持本真、为人正直、真诚可靠,又知晓真理、追求真理、有真本领、有真才实学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即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可以把“真人”的这些特质分为两大系列:真情和真理。“求真”就是追求真情和真理,目的是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就是要教人追求真情和真理。有真情和真理的人,才称得上真人。

因此,真语文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讲真情以成“人”,求真理以成“文”。这也大致可以分别对应情商与智商、做人与做事。完整的教育包括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两部分。这是教育的两大职能:教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人;教学生学会做事,成为才。合言之,教育培养人才。这也是教师的两大天职:育人,使学生成为人;教书,使学生成为才。合言之,教师培养人才。[1]具体到语文教学:做事,就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成才,就是成“文”,成就语文之才。“真语文”讲真情以成“人”,求真理以成“文”,这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

一、人文性层面(即做人层面):讲真情以成“人”

从做人的层面上讲,真就是真诚、认真、本真、纯真,求真就是追求真诚、认真、本真、纯真。这些大致都是人的情感,归结为讲真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就是要教人讲真情,重真情,做一个真诚待人的人。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1.追求真诚,为人真诚

人们对真有着特别的感情。真好,真才好;真美,真才美;真贵,真才贵;真舒服,真才舒服。真,包含真实、真心、真切;诚,包含诚信、忠诚、忠贞。陶行知先生痛恨虚伪的人,并写过一首讽刺诗:“假朋友,交情肉与酒;酒肉吃光了,到处丢你丑。”陶行知先生就是真诚的典范。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心诚意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真语文要求语文教师要像陶行知那样真心诚意教语文,“以真诚育真诚”。其一,真诚对语文。要学生热爱语文,爱学习,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教师就要首先爱语文、爱课堂、爱读书,对语文、对课堂、对阅读饱含真情。其二,真诚对课堂。真诚的反义词是虚假。真语文反对虚假,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装,不演,不做作,不作秀,不虚华。其三,真诚对学生。贾志敏老师强调,教师不要把学生当作道具,把课堂当作舞台,而要真心诚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

2.追求认真,做事认真

做事认真,即严肃对待,严格要求,认真负责,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绝不马虎。认真的人,做人讲原则,做事讲规则,对人对己有分寸;认真的人,刚正不阿,是非曲直,泾渭分明,对不公平的事,敢较真、追究;认真的人,做人做事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不推诿,不马虎。认真,是很好的习惯、态度、品质、境界。

真语文要求语文教师要认认真真教语文,“以认真育认真”。语文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课程,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将做人与学文(语文)结合,在语文训练同时培养认真的态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很多关于“认真”的要求: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认真写好汉字。可见,认真既是做人的态度,又是语文的品质。

3.追求本真,保持本真

词语“真性”,就是本性、天性的意思;词语“真意”,就是本意的意思;成语“返璞归真”中的“璞”,就指未雕琢的玉。“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还其本质,恢复原来的自然质朴状态。保持本真,就是保持本来的、固有的、天然的样子,不为杂念困扰,不掩饰、不做作、不伪装,拒绝异化,追求真理,勇于担当。

真语文要求我们必须还原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语文从1904年独立设科以来,走过了一百多年,似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单独开设语文课呢?叶圣陶先生作了回答:“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训练之。”又为什么取名为“语文”呢?当时的课程名称还不叫语文,“‘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2]。从语文课和语文名的初始状态看,真语文必须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根本任务,紧扣字、词、句、段、篇,本本分分、本本色色、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当然,语文教学既要保持语文课的本真,又要保护做人的本真。

4.追求纯真,留住纯真

纯真是一种单纯之美。真,即纯度高,如真金(纯金)、真钢(纯钢)、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真空(没有任何事物的空间)。纯真,用来写人,形容纯洁、纯粹、纯正、单纯,没有任何杂质、杂念,天真可爱。人们向往和赞美纯真的心灵、纯真的感情、纯真的笑容。

真语文要求语文教师要坚守本分教语文,“以纯真育纯真”。其一,语文课的纯真。长期以来,语文课掺杂了太多的东西,承载了来自多方面太多的期盼,以致纯度不高。数学课没呼唤上出数学味,化学课没呼唤上出化学味,语文课却呼唤上出语文味。这呼唤正说明了语文课纯度的流失。语文课必须姓语名文。其二,语文教师的纯真。教师不被私心杂念和名利左右,真诚对待学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其三,学生的纯真。学生在阅读中崇尚真情实感,在作文中追求真情实感;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真诚对待他人,以真诚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工具性层面(即做事层面):求真理以成“文”

从科学的层面上讲,真,指客观规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求真,是运用智慧探索规律,获得真理,形成知识。人们在实践中不懈地追求、发现、检验、坚持、捍卫、发展真理,在求真中成长、成才、成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就是要教人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做一个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

1.追求真理要尊重科学

追求真理首先要敬畏科学,养成科学的意识、精神和态度。科学求真,真即规律。语文作为一门学科,自有其学科内容。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自有其规律。真理,就语文学科而言,就是听说读写的规律。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并运用语言的科学规律(真理),教出规律,学出规律,才能成就学生“语文”。科学(真理)发展之路才是语文教学的生路、出路、希望之路。

然而,对真语文的认识,“真情”有余,“真理”不足,甚至几乎没有。一般人的认识停留在“真实”的层面。真语文肯定要真实,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需要,尽量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教语文,但真语文不只要真实。大家谈及的真语文内涵,“真实、真切、真诚、真情、认真、本真”,也主要是从做人的角度来强调的。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学就文论文,不揭示听说读写的科学规律,更谈不上运用规律。有人说,语文教学一不科学,二靠不住。也有人说,学十年语文,不如聊半年QQ。语文教学之“真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真语文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养成科学的态度。追求真理,生成了陶行知先生卓越的教育思想,也将生成每个人的人生智慧、语言智慧。

2.发现真理要实践思考,不断探究

求真的方法是实践探究。实践出真知。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生活实践,他由“陶知行”改名“陶行知”,并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以求知,知更行”,还主张“教学做合一”。行、做,可谓实践。只实践还不行,还要边实践边感悟、思考、总结、探究,才能发现奥妙所在,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实践包括他人的实践和自己的实践。他人的实践对于我们是案例。陆游《示儿》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就是陆游的言语实践,就是一个言语案例。这句话的大意是:人死了,什么都不再牵挂了,只牵挂着祖国统一;什么都不再盼望了,只盼望祖国统一。类似的言语案例还很多,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汪洙《神童诗》),“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鲁迅《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成语)。我们发现了其规律(真理)——用整体突出部分。于是,我们自己也来实践:“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良心。”“教室里是多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3]真语文必须引导学生由个到类,发现并运用语文规律,成就语文能力。

3.坚持真理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

求真是探索规律,求真的价值体现在运用规律。实事求是中的“是”有规律、科学、真理的意思,坚持真理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是求是的前提——掌握真实情况,重视客观事实。求是是实事的提升——科学分析,把握本质规律。办事是求是的价值——既按规律办事,又不能教条,还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是对真理的坚持与完善。

真语文必须求真务实。其一,遵循语文学科规律,落脚实际语境中。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语言,只有最适合的语言。我们没法说主动句好还是被动句好,这一切都由语境裁决,即说话要看对象和场合。这就是语文的真理,是语文实践的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真语文必须重视语境。其二,遵循语文课程规律,落脚实践训练中。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语文能力是练出来的。在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中去实现求真的价值,去锻炼学生的语文才能,去形成学生的语文本事。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坚持并完善语文的真理。真语文必须重视语文实践。

4.捍卫真理要勤学知识,敢于质疑

求真的动力是勤学敢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走进真理的世界,感受到真理的魅力,能更加热爱和捍卫真理。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有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批判谬误能够发展真理。质疑真理不是否定真理,而是更好地捍卫和发展真理。

真语文必须敢于质疑,捍卫真理。完整的教育应该是正面与反面相结合的教育。然而,一般人不会想到课文的问题,更不会去修改课文。在他们心里,课文一般出自名家之手,又是名篇佳作,还有编辑把关,会有什么问题呢?课本的神圣权威阻止了学生追求真理的脚步。面对问题较多的课文,我们要更新观念,动摇教材的权威性。只有动摇了教材的权威性,我们才能开放地、创造地、合理地、有效地利用教材。师生完全可以以“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治学态度去审视课文。语文教学是审美实践活动。审美,审出的可能是美,也可能是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综上所述,真语文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返璞归真、求真务实。正如语文出版社王旭明社长所说,我们要反思语文教学弊端,追求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呼唤本真、质朴的语文教学。也正如语文报社副社长裴海安所说,过于复杂的教学设计,过于强势的教师主导,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但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使文质兼美的课文变得索然无味。把语文课教得简单而有效,才是教师非凡素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5,46.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30.

[3]张先华.《示儿》的教学:学会运用矛盾表达思想情感[J].语文教学通讯,2012(3):32,33.

猜你喜欢

求真本真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张锦绣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新年的6个祝愿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