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在阅读启悟中提升人格素养
2013-04-29冀丽萍
冀丽萍
《我的人生我做主中职学生人格素养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自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中职学校的普遍欢迎,并由此引发一定范围内关于学校教育的热烈讨论。本文拟就《读本》的特点作简要分析,并就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人格素养培育提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阅读启悟学生语境
1.《读本》能够把握学生特点,真诚助力学生发展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中等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逐渐成为我国技能劳动大军的主要来源,大大改变了原来产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技能不足的状况。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不少学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掉队生”,对于自己正在接受的中等职业教育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缺乏信心,甚至无奈茫然。根据《2012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公布的数据,2012年,农村户籍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82%,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近70%。另据上海市2012年公布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显示,中职学生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有强烈的被人认同的需求。70.07%的中职学生经常认为自己会被忽视,感觉自己十分渺小;经常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的占到了42.67%。
因此,如何让广大中职学生从无奈茫然的懵懂少年成长为自尊自信的产业大军,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和综合素质,从关注自我到奉献社会,逐步成长为自尊自信的人,成长为合格的公民,成长为普通而优秀的劳动者。
一本好书应该能够用恰当方式把恰当的内容呈现给恰当的读者,并起到恰当的效果。人格素养是道德的底蕴和依托,人格素养培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读本》围绕人格素养的培育,摒弃枯燥生硬的说教,并用微博互动平台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一本生动贴心的青春励志读本,是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成果。
2.《读本》编出了“语文版”的阅读启悟特色
《读本》编写坚持以平等对话的呈现方式和内容的可读性为原则,摒弃了板起面孔说教的教导方式,而代之以平等对话和亲切地沟通交流,通过阅读启悟,引发亲和的讨论,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读本》编写体例开放活泼,交流方式新颖。《读本》开篇有亲切真诚的编者寄语,篇章首页有凝重的格言警句,每篇文章最打动编者的摘要也在文首呈现出来分享给读者,文后知名作家十年砍柴的微点评和微博互动也为读本与学生的后续交流拓展了空间。
编者的立足点是亲和、贴心的,所选的文章是生动有趣的。让学生读到一个触动内心的好故事,看到一个和自己一样“渺小”却自尊自强的劳动者的榜样,牢记并奉行一句经典名言,可能就会让他们受益终生。《读本》选文注重人文性。选文共有12组,每组篇章的标题揭示其人文内涵:“人最珍贵”“责任如山”“以信立人”“习惯养成”“处事之理”“宽容如天”“善护心灵”“合作与竞争”“法律与道德”“正确的财富观”“家庭是根”“劳工神圣”。读本以“人最珍贵”开篇,最后一组文章落在“劳工神圣”上。引导中职学生阅读这样一些具有人文关怀的美文能够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格素养,让他们逐步成长为自尊自信的人,成长为合格的公民,成长为普通而优秀的劳动者。
二、加强学生人格素养培育的几点建议
1.改变沟通方式,真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近期几起学校恶性暴力事件的发生让人们惊叹: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为何我们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把握和提供的帮助如此无力?前不久,新华社对复旦学生投毒案的一篇评论文章引用了钱理群教授的话: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著名作家莫言在他的《虚伪的教育》一文中也曾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上世纪末学校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存在的缺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路程,但学校在学生德育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德育仍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效果。因此,改变与学生的沟通方式,真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学生人格素养的培育才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减少假、大、空的说教,多做具体细致的指导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切实的烦恼和问题,他们面对这些烦恼和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和行动往往就是他们人格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比如,学生和同学、舍友发生了纠纷,学生遇到了经济困难,个别同学沉迷游戏不能自拔。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教师要努力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心理状态,摒弃枯燥乏味、大而化之的说教和警示,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用一些生动的事例开导他们,也可以现身说法真诚地谈谈自己在年轻时候遇到的问题以及当时的想法、做法。平时也应该针对做人做学生的一些原则问题提出具体切实的要求和强调。只要我们真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他们就能感觉到老师的责任和用心,这对学生的人格素养形成也会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3.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多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这样的师道尊严也是所有为人师者应该坚持践行的职业操守。爱因斯坦就曾指出:“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更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认为的那样。”对于教师来说,道理亦然:学校老师的言传身教比讲大道理对学生更有实效,老师在工作、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人格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因此,教师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学生积极传递出人格魅力的正能量,对学生的人格素养培育也极为重要。
尼采说,人与树是一样的。你想往自由的高处去,你的灵魂渴求着星球。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格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可以帮助他们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我的人生我做主中职学生人格素养读本》,中职学生人格素养读本编写委员会,语文出版社,2013年4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