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体会(附17例报告)
2013-04-29魏淑英
魏淑英
摘要目的:探讨与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PCNL技术治疗肾结石患者17例,单发肾结石10例,多发肾结石7例,均合并轻或重度肾盂积水,其中肾铸形结石或鹿角形结石3例。结果:17例中有15例均行一期取石;2例行二期取石。平均56±12分钟,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6天。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高效、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
关键词超声检查肾结石经皮肾镜
近年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广泛深入,内镜和碎石器械不断改进和完善,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有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8月~2012年8月采用B超引导下PCNL联合EMS系统治疗肾结石患者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30~73岁,平均4858±963岁。全部患者术前行尿液分析、B超、尿路平片(KUB)及排泄性尿路造影(IVU)检查,肾功能测血尿素氮、肌酐。17例中左肾结石11例,右肾6例;非鹿角形结石14例,完全鹿角形结石3例,单发结石10例,多发结石7例;结石横径21~50cm,纵径23~105cm,不同程度肾积水17例,尿路感染2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1例。
治疗方法: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位,膀胱镜下向患侧插入F6输尿管导管,连接生理盐水持续加压灌注形成人工肾积水。后改俯卧位,在B超定位下于患侧11肋间或12肋下缘,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穿刺目标肾盏,采用18G肾穿刺针穿刺深度6~12cm,平均7cm,多选择后组肾中盏或下盏进行穿刺。应用EMS超声弹道碎石系统碎石清石,碎石过程中,先将结石击成较小碎块,然后用钳子取出块状碎石,剩下细沙样结石吸出或冲洗出来。术后常规放置双D-J管及14F肾造瘘管,术后3~5天复查KUB,术后1个月拔除双D-J管。
结果
17例患者在B超定位下穿刺成功,Ⅰ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其中1例Ⅰ期建立2个经皮肾通道,无穿刺不成功,2例因出血显著行Ⅱ期取石成功。手术时间30~120分钟,平均56±12分钟。术中出血60~800ml,平均150ml。1周前后复查KUB,1次取净结石15例,结石清除率8823%。本组患者无胸膜损伤、腹腔脏器损伤、肾盂撕裂、肾脏贯通伤、腹膜后血肿等并发症。17例患者均获随访,集合系统分离情况均较术前减轻。目前尚无结石复发病例。
讨论
由于我院开展PCNL手术较晚,对于基层县医院来说,病历选择尤为重要,一般选择肾积水较为严重的患者,使用B超引导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我们有如下体会。
B超对>6mm穿刺目标准确可靠,熟悉B超影像,把握好B超、穿刺针、目标肾盏之间的方向、角度、深度关系,应用穿刺架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有一定PCNL经验后,可不用穿刺架。
选择合理目标肾盏,术前应仔细阅读X线、CT等影像资料,鹿角型结石应行三维重建。多选用中后组肾盏,以利最大限度取石,减小肾镜摆动幅度,方便D-J管植入。
扩张通道时应注意的事项:①牢记皮肤至肾盏的深度,扩张器进入的深度不要超过穿刺针深度1cm,以免损伤对侧肾实质或肾盂 。②逐级扩张,用筋膜扩张器从6、8、10、12、14F每隔2F逐级扩张到所需的16F或18F,不要突然变换大号扩张器,以免造成肾实质裂伤。③宁浅勿深。
利用血凝块清除小结石,术中小的结石碎块因水流冲洗不易固定,需要在肾盏内反复寻找,耗时较多,此时可停止冲洗,使肾脏的少量出血形成凝血块黏附结石,再用超声探杆将凝血块和黏附的碎石一并吸出。既节省时间,又利于清除小结石。
术中出血:由于选择肾积水较重者,肾积水压迫肾实质,肾脏血供受影响,术中的出血量也明显减少。多通道取石术中出血量常增加。较严重的出血时,应及时结束手术。留置肾造瘘管并夹闭。合并肾盏撕裂患者,亦可用Foley尿管代替造瘘管,气囊内注水以压迫止血。
由于此手术,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在熟练的PCNL手术经验基础上,应用B超或X线引导下行PCNL术治疗肾结石才能使手术风险降至最低。总之,PCNL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安全、微创、再手术风险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46-648.
2高新,周祥福.微创泌尿外科手术与图谱[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8-28.
3梅骅,陈凌武,高新.泌尿外科手術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8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