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上浮的处理
2013-04-29蒲江
蒲江
摘 要:随高层建筑和地下车库等类型结构的增多,地下室上浮情况经常出现,现将一起事故处理过程及原因分析与大家探讨,望引起大家注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地下室底板上浮 抗浮桩 原因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008-02
1 工程概况
文登市一商场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为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防水底板为250mm厚,混凝土标号C30,双层双向配筋HRB335 10,间距200mm。防水采用3mm厚SBS两道,2012年5月份主体完工,7月份砌体完工,2012年8月18日、19日连续两日持续降雨,20日发现地下室底板局部上浮,高点上浮310mm,底板混凝土沿上皮钢筋出现大量裂缝,已失去承载能力。
现场马上钻孔泄压,17点开孔后,水头高度300mm,至20时查看,水头在100mm左右,21日8点查看,水头30mm左右,防水底板回落,高点上浮80mm左右。
会同甲方、设计、施工方一起查看现场情况,由设计处出处理方案。
2 原因分析
(1)设计抗浮力取值小于工程场地实际。本工程设计对地下水位高度估计不足,对基础局部抗浮未考虑及未提出施工控制要求,是本工程地下室底板上浮的主要原因。地下室底板标高为-6m,地勘报告中指明勘探期间在此标高无地下水,设计因此未考虑抗浮措施,后地下室周边土体回填约4m高,持续降雨导致基坑周边土体含水量剧增,形成饱和液态,产生强大水压力,而底板在此范围内相当薄弱,相当于16.8m跨,42m长的简支板。水压力增大时自然承受不了,导致底板的上浮。
(2)设计未考虑基础地下室结构局部抗浮受力差异。底板上浮部位对应上部采光井,为共享空间,长度方向五跨,宽度方向两跨,每跨8.4m。该范围内仅有防水底板,无基础梁。上部直至四层顶(顶为钢结构采光井)中间无任何结构,全部中空。上部建筑结构竖向荷载重心与地下室底板平面形心不重合,基底作用力(地基反力,包括浮力)对地下室底板的荷载分布不均。底板有柱的区域未上浮,而上浮差值最大达300mm,地下室局部结构强度不足以抗拒,导致混凝土防水底板板开裂。
(3)施工组织抗浮防范意识不强。工程施工在主体结构完成,地下室回填后即停止了降水,回填土体透水性好,起不到隔绝地表水的作用,导致事故的发生。
3 事故的处理
事故发生后,设计处出处理方案,对应轴线交点处增加4个抗浮桩,直径800mm,入岩后扩大头至1.2m。桩头设承台,将原有防水底板拆除后,重做底板同承台连接(见图1、图2)。
图1 上浮底板处理平面布置
图2 承台与底板节点
上述方案施工中存在诸多问题:
(1)原有防水底板上浮后,因变形产生许多裂缝,该部分混凝土已失去承载力,也起不到保护钢筋的作用,必须拆除。但地下室大型机械不能进入,砼C30不易凿除。
(2)底板混凝土拆除时,还必须保护原有防水层有足够的搭接宽度,该宽度范围内防水层还不能破坏。
(3)拆除大量垃圾及人工挖孔桩挖出的土石要搬运,垂直运输很困难。
4 具体施工过程
(1)确定破除区域,观察后确定基础承台边1m范围内无裂缝,1m范围外需拆除,划线。
(2)通过设备预留洞口,进场小型挖掘机,用破碎锤将裂缝底板凿碎。
(3)凿除期间利用该区域附近电梯井做集水井一直排水。
(4)将凿除区域钢筋暴露出来,每侧留绑扎搭接长度后剪断。
(5)将破坏区域防水底板破除运走,破除至防水层上保护层位置止。
(6)人工挖孔桩开始施工。
(7)挖孔桩砼浇筑完毕后,确定该区域内设置集水井和排水盲沟布置图(见图3)。
图3 集水井与盲沟布置
(8)先将集水井周边防水层采用切割锯切断。
(9)进小型挖掘机挖集水井,成井后降水。
(10)水位下降后,用切割锯将盲沟边及其余三面防水各留1m宽度后连同防水及保护层一起切断。
(11)施工盲沟,降水。
(12)人工清理周边1m范围内防水保护层,将防水卷材露出。
(13)地基清理后,浇筑开挖区域内砼垫层。
(14)垫层混凝土干燥后,防水层施工,重点是卷材搭接部位,错缝搭接,增加附加层。
(15)浇注5cm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16)底板施工,混凝土浇注前,接缝处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3遍。
通过上述手段完成设计意图,待雨季进行观测,以查看其效果。
5 结论
目前设计考虑抗浮承载力,依据地勘报告提供的地下水位标高,如地质勘探期间未发现地下水,则不考虑结构抗浮措施,施工期间持续降水,不形成水压力,结构安全。结构完成后回填土,土质如达不到密封地表水的效果,则回填土饱和后产生巨大水压,从而导致问题的发生。首先设计要给予抗浮相应的考虑,其次基坑周边回填最好用粘性土等透水性低的土,起到隔离地表水的效果,施工期间如有特殊天气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及时排水或将雨水引入地下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