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水电文化特色,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2013-04-29徐琴林徐江雨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施特色

徐琴 林徐江雨

摘 要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整合、应用中,依据校本课程的独特性,充分发挥我校“水电文化”特色,以“水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为目标,立足实际,挖掘学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熏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条渠道,弘扬学校水电文化精神,涵养内化,铸魂育德,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关键词 彰显 水电文化 特色 实施 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依据校本课程的独特性,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整合、应用中,我们充分发挥我校“水电文化”特色,立足实际,挖掘学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弘扬学校水电文化精神,涵养内化,铸魂育德。

一、目标定位:体现学校特色,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

葛洲坝实验小学因兴建葛洲坝水电工程而建,随葛洲坝水电工程发展而发展,见证了葛洲坝的沧桑变故。而学校招收的2000多名学生,主要来源于葛洲坝片区的居民。这一群孩子的祖辈都曾经是葛洲坝的建设者,而他们的父辈一般都子承父业继续水电工作。因此这是一群留着几代水电工人血液的孩子。他们父辈所具有的“敢为人先、敢于超越、不屈不挠、坚忍不拔、永不满足、永争一流”的水电精神应该传承下来。特殊的办校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源确定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弘扬葛洲坝水电文化精神,开展实践活动,涵养内化,铸魂育德。

二、课程内容: 以“水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为目标

学校课程主要通过环境熏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条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等良好品德教育。

1、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环境再现历史岁月,校园里“寻迹园”里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葛洲坝人30年风雨兼程、与大坝为伍的艰辛历程。每一年的开学典礼,孩子们围绕着寻迹园,聆听着高年级小导游的讲解,让父辈们坚定、执着、敢为天下先的情景重现。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践行园”里展现了一届届同学们在参加学校实践活动中留下的印迹。一首首诗歌、一篇篇论文、一个个小制作,向每个师生传达着我们是葛洲坝人,我们踏着父辈的脚印,走得坚实。

每一层楼道里,都有无数张图片,这些图片上国家三代领导人在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上的身影和他们对水电工作的重要批示,向我们的孩子们展示着国家对水电的重视,对脚下这片热土的感情。它也无时无刻提醒着孩子们作为葛洲坝人的骄傲和肩上的责任。

学校浓浓的水电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师生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水电文化的深刻认识,从而实现了对师生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2、课堂教学感悟生命价值。

学校将成功的经验积累起来,形成比较科学的体系和实践内容,以教材的形式反映出来,以便传承。根据“寻迹践行、铸魂育德”的构想,编制了《我爱水电城》的校本教材。这套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教学内容的校本教材,通过一件件事例、一个个人物、一处处景观的再现,引导学生从初步感知葛洲坝水电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到进一步体验感受、认识和理解精神内涵一直到发展和创新。全套书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具有热爱葛洲坝水电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课程实施:抓“四童、五小、六探” 活动,启迪心智,润泽心田

在教学中,我们抓住“四童、五小、六探”这几个活动,让学生在画一画、写一写、唱一唱、演一演的活动中,加深对葛洲坝水电文化的了解,在当小故事家、做小记者、当小导游水电小专家、做小收藏家的体验活动中,追寻老一辈的足迹,在科学探究、文化探讨中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在校本教材的实施中,分层开展德育教育。低年级学生的“四童”活动——画童画、写童诗、颂童谣、演童剧,培养学生爱大坝、爱家乡的情感。每年学校组织低年级学生观看大坝图片,组织听大坝建设者讲课,让他们用稚嫩的小手绘出他们心中的家乡。

中年级的“五小”活动,引导学生追寻父辈的脚印,感知工人的艰辛和努力,了解葛洲坝精神中的勇敢、无畏、睿智。捕捉父辈们的前行的脚步。学生因为父母的职业关系,使得一半的孩子无法在父母身边长大,他们一般成长在爷爷奶奶的膝下。对自己的父母不大理解,有的甚至与父母之间产生了距离感。在教学“我是小小故事家”活动中,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社会调查,调查自己的祖辈和父辈的工作情况。将自己身边的葛洲坝建设者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张张图片,一份份奖状,将上一辈葛洲坝人的光荣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学生们动容了,他们谈到自己的父母不再是疏离而是一种仰慕和理解。父辈人艰苦奋斗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受了一种敢为人先的葛洲坝精神。

高年级的“六探”活动,探索家乡的名胜、探索身边的名人,探出了校园中的“全国十佳少年”—王书瑞,她是一个典型的水电工人的孩子,父母在外营点工作,爷爷瘫痪在床,她让爸爸在工地上安心工作,自己在家照顾老人,帮爷爷端水喂药,铺床叠被,按摩洗脚。给爷爷讲故事,唱歌。她生活自理,在学校还乐于助人,成绩优秀。身边的榜样更有说服力和教育力,这样的名人,更好地激励了学生。在组织观看大坝以后,学生们被大坝恢弘的气势所震撼。他们在大坝上与建设者交流,施工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学生。

在这几年的校本研究中,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已经形成。 “四童、五小、六探”系列活动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不断丰富葛洲坝水电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让孩子们在校本课程的学习探究中,启迪心智,润泽心田。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

[2]周先进.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

[3]樊亚峤.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发展的灵魂[J].现代教育管理,2009(7).

[4]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琴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实验小学;林徐江雨单位: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实施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