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思考
2013-04-29温金英
温金英
摘 要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思想问题及心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本文根据笔者调查与现实情况,从三个方面浅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教育 科学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抽象化和理想化,加上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忽视,造成学校的努力并未产生如期的效果。为遏制日益突出的大学生自杀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内容上实现突破。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生命智慧教育的精髓
所谓生命智慧教育,就是依据生命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理解生命与生活的真正意义,注重其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其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片面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深刻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可见,生命智慧教育理应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国,人们对生死问题相对忌讳,很多家长和老师宁愿与学生谈论理想、畅想未来,对生死问题常常避而不谈。这种做法极易给青少年学生传递一种消极的信息,认为生死是神秘的、可怕的、恐惧的、需要逃避的。没有正确的生死观,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就不能正确理解,就很容易产生不珍惜生命的行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创造性地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的由来、发展及终结,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情,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成功教育的实质
所谓成功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成功的环境,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建立一个支持学生成功的激励机制,一切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级评价标准,高频率、大面积地肯定学生,帮助学生在自身已有基础上经过努力不断取得成功,进而用成功的愉悦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一种成功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不断扩展自己在各方面的优势,争取更多的成功。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成功教育十分必要:
第一,不能把成功演变成教育的目的。罗素曾讲过:“成功只能是幸福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惜以牺牲其他一切来得到它,那么这个代价是太昂贵了。”事实上,我们有很多貌似成功的大学生生活并不幸福,他们时常体验着一种消极的高焦虑,表现出变态的人格,甚至厌弃自己的生命。如果把成功当作唯一目的,就扭曲了成功教育的初衷,就会增加痛苦和忧虑,使成功者成为成功的牺牲品。
第二,要把成功教育建立在完整的人性上。一方面要摆脱身心外在互损的成功,即以个性的分裂为代价而换来的成功,这种部分个性的“成功”换来的是整个人的失败;另一方面要超越个人主义的成功,学会从他人和集体的成功中体验到更博大的幸福。一个狭隘的追求成功者在感到个人成功无望时,可能置集体荣辱于不顾,使他对他人的失败采取讥讽和嘲笑,对他人的成功产生忌妒和不满的。
第三,要把大学里的各种成功体验积淀成积极的个性品质,迁移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对大学生进行成功教育应以学习或其他各类素质拓展活动为突破口,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当大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时,他们就很容易树立起自尊、自信,相信自己的价值并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了生活的信心,生活中也往往表现地认真主动、乐观进取、敢负责任。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挫折教育的理念
挫折教育(抗挫折教育或磨砺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生活中存在的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视挫折、预防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的教育。挫折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广大青少年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教会人们效仿某些策略和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或者形成适当的应变能力,以排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障碍。大学生初涉社会,对“失败”比较敏感,往往害怕失败。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学生应建立正确的挫折观,对挫折形成科学的认识。
第一,学会客观地看待挫折。世界不是十全十美,我们的需要也不会被无限地满足。因此,挫折是人生的必然,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挫折的客观存在性要求我们,惟有接受这种不完美才是正确的认识和正常的心理反应。
第二,学会辨证地看待挫折。毛泽东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我们的事情就能办得好一些。”人生中总会有挫折给人以打击,但挫折也能使人在磨砺中成熟,给人以振奋。身处逆境要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克服看问题的片面性、主观性,杜绝将问题绝对化、夸大化。
第三,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有些人稍遇挫折就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心理障碍,有些人却在挫折中迎难而上,勇往直前。英国著名科学家威廉·汤姆逊说:“我坚持奋斗五十五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可见,失败、挫折并不可怕,“我们不能对每一件轻微的伤害过于敏感”,只要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对挫折加以利用和转化,就一定能够战胜挫折、驾驭生活。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逐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目标,关键要把科学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其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科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直党建,2010,(11).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3]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顾钰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