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组策略
2013-04-29李娟
李娟
摘 要: 在现今的学习环境中,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分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分组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分组 教学策略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极大地推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会简单的操作上,而是转为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由被动的接受方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性的求知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老师能真正理解分组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吗?能真正体现分组教学的效果吗?我专门在自己所任教班级进行了分组教学实验,并查阅大量资料,使分组策略进一步贴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析学生特点,确定分组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分组教学中,分组形式多种多样,最典型的分组方式是异质分组和同质分组。我任教三年级专业班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存在自控能力差、学习主动性差等弱点。在课堂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部分学生很快领会了知识点并进行了巩固操作练习,部分比较后进的同学却不知道要干什么。这时课堂上就出现了矛盾:如果照顾比较后进的同学,那么优等生就会出现学不饱的情况,反之,后进生会丧失学习信心。
根据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分组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六人一小组,每组安排一位组长,组长负责把新内容教给本小组同学,同时负责检查小组同学完成的情况。除此之外,当涉及一些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时,就可以一起思考探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理分组,明确组长责任
刚接手新的班级,对学生不了解,由他们先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前几周观察他们,选拔一些反应灵活、操作熟练、热情大方、喜欢帮助同学、知识理解较快的学生作为最初的组长候选。然后对他们进行教育,首先,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帮助本组中比较后进的同学完成任务的同时要管理好本小组,培养组织能力;其次,让他们明白能当选组长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工作热情,强化其他同学的竞争意识。
在组长选拔完毕后,教师要将学生重新分组,分组时除了将选拔出的组长分配好之外,还需要合理分配好其他组员。每过一段时间对于组长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由每组的成员对组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汇总,学生自荐,选出下一任的新组长或者连任。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分组策略优化
通过上面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分组采用异质分组是一种比较实用而有效的分组策略。异质分组的缺陷是明显的,为了进一步促进分组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挥作用,在分组策略上要对分组教学的全过程实行优化,经过实际教学的探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1.分组教学的前期规划
采用分组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分组教学完整实施过程中可能预见的问题做详细的规划和预案处理,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分组流于形式,浪费大量教学时间。
首先要确定分组的原则,是采用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或者其他分组方式,是长期相对固定的分组还是临时的分组。不同的教学需求,分组的原则也有所不同。
其次要确定小组相关学习或探究任务,这些任务是教师指定还是在教师提示下的小组讨论确定;组间任务相同还是不同;组内如何结合小组任务进行分工,确定组员任务等。
再次要考虑选择何种模式展开分组教学。是采用“头脑风暴”式的逻辑思维讨论,还是模拟课题式完整作品制作,是同伴互助式的交流过程,还是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
最后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促进分组教学形成正反馈。
2.学生质的控制
在分组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同质还是异质分组,学生的质如何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分组的执行者往往是教师。这是因为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情况,划分出等级、层次或类型,并将他们组合起来,只有教师才能做到。因此,一般在分组之前,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与分析,包括他们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等。
3.分组教学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评价是信息技术分组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首先,在分组教学中要关注不同的评价对象。既要对小组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又要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对组内学生个体的评价一般采用平行评价机制,根据小组分工时的目标要求,不同组之间的同质学生进行横向平行对比评价,使学生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相比,激起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多样化方式。要实现自评,教师事先要把学习目标、评价标准告诉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方案的制订,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自己的目标,分组学习后,自己和目标比较,了解差距,逐步提高,最终达到目标。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分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者和“任务”互动。信息技术课堂的分组既培养了学生主动的信息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学习态度,又培养了责任心、协作精神及创新品质,为他们今后适应信息社会的终身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吉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沿革与反思.课程·教材·教法.
[4]李艺,张义兵.信息技术教育的双本体观分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