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教学中母语正迁移因素的运用
2013-04-29兰晶
兰晶
摘 要: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对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研究的历史背景出发,探讨母语迁移的定义、分类,以及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母语正迁移的现象,进而明确将母语正迁移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外语教学 母语正迁移
一、引言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Fries和Lado是语言迁移研究的先驱。Lado(1957)曾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那些与母语相似的就易学,而那些与母语不同的则难学;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跨语言的差异来确定(唐承贤,2003)。随着这一观点的提出,对比分析研究逐渐兴起,并就此掀起了一番研究的热潮。到了六七十年代,实证研究开始崭露头角,进一步促进了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并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实证研究发现,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具有相似的发展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不总是源于跨语言的差异,也不总能够为对比分析所预测到(唐承贤,2003)。以Selinker(1972)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不应该把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看做是“干扰”,而应该看做是一种“认知过程”,一种“策略”,或是一种“调解”。对学习者来说,其主要任务不是克服母语的“干扰”或“消极转移”,而是在认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或“调解”手段,尽快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马艳红,2007)。从八九十年代至今,关于母语与二语习得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研究者将研究的视角转向更细致更多样的方面。人们对于母语迁移的认识逐渐由片面、浅显走向全面和深入。
二、母语迁移的定义与分类
母语迁移是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的一种。Odlin认为迁移是指目的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所谓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指的是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使用了母语的知识,并且没有出现错误,这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俞理明,2004)。根据Ellis(1994)的观点,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早期,母语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因为这时学习者还未能构建一个发展规则。当母语与目的语某些形式不同时,母语会干扰二语习得,产生消极影响,又叫干扰(interference)。母语干扰会导致错误出现,并延长学习者犯错误的时间。
三、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正迁移的表现
虽然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但是毕竟他们都是语言,与人类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还是具有相似性与共性的。相似点可以直接转化成目的语,而这些共性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学习者习得第二外语。就像学习乐器一样,一理通百理明。一般来说,汉语学得好的人,通常他的英语也会学得不错。当母语与目的语在词汇、句法、语篇等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时,学习者就可以利用它进行母语的正迁移,加快学习的进度,轻松地掌握目的语。母语的正迁移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语音方面
汉语的读音由拼音构成,英语的读音由音标组成。虽说这两种读音系统的名称不同,但在发音上还是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如:l,m,n,f,w等。这些相似的读音可以使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花较少的精力掌握好新学的外语发音,同时也可巩固母语的发音,可谓一举两得。
2.词汇方面
中英文的词汇在词性上基本上可分为: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连词、介词等。它们在词性上绝大多数也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名词:铅笔,在英文中对应的单词pencil也是名词。中文的动词:读,英文对应的是read,同样也是动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英文在词性上的相通性可以帮助二语习得者节省背诵单词词性的时间,让学习者感觉学习英语并非是件难事,为学习者创造简单容易的学习起点。
3.句法方面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例如:陈述句:我们住在北京。We live in Beijing.疑问句:你喜欢读书吗?Do you like reading?感叹句:多么好的天气啊!What fine weather it is!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另外,中英文的简单陈述句都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种基本句型:(1)S+V(主语+谓语结构);eg.Birds fly.鸟儿飞。(2)主语+谓语+宾语结构(S+V+O);eg.He is playing the piano.他正在弹钢琴。(3)S+V+P (主语+系动词+表语结构);eg.We are students.我们是学生。(4)S +V+indirectO+directO(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结构);eg.he gave me a present.他给了我一份礼物。(5)S+V+O+OC(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结构):I found the movie interesting.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从以上所举例句不难看出,在简单陈述句中,绝大多数句子中英文表达在词法方面基本上一致。掌握了这一规律,可以帮助二语习得者在翻译句子、理解句子意思时化难为简,快速理解句子意思,为做更长更深的语篇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4.语篇方面
中英文的文章在语篇的结构上有相通之处。有几点原则它们是共用的,比如:中英文的议论文中都强调要有言简意赅的主题句和主旨句,使得文章结构清楚明白;尽量做到开头与结尾相呼应,避免头重脚轻等。此外,中文与英语文章的文体也大致相同,有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等。应用文如请假条、通知、公告等,中英文的结构除了有少许差异外,也基本相同。了解这些相似点不仅对英语学习者的阅读大有裨益,而且对写作是很有好处的。
对于以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目标语与母语存在相似或相同之处时,巧妙地运用它们帮助学生进行二语习得,充分利用好母语的正迁移,帮助学生学得更轻松,使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Ellis,R.T 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7.
[2]Gass,S.&Selinker,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
[3]马艳红.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J].科教文汇,2007(10).
[4]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5]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