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崖居士 诗由心生

2013-04-29王年华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原乡诗情诗意

王年华

马克思曾对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们的生活有这样的描述:“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自己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判者,而几种身份的契合点仿佛闲云野鹤般遥远。

“只有诗意的行吟,让我回到了本我,触摸到了精神的原乡,”古崖居士如此说。

在原乡的生活,上午种菜、种花,下午喝茶、写诗,晚上饮酒、唱歌。“这种生活,或许是马克思所说的境界,但确实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回到了本我。”原乡就是古崖居士的隐居地。

功名浪得还浪去,掷身原乡养精神

太阳沉到原乡头的一瞬,即将沉落下去的短暂的一瞬,真是奇妙无比景象绚烂的一瞬。泛着嫩黄的杨柳林在这一瞬间染成橘红了。小河边刚刚现出绿色的草驼子也被染成橘黄色了。小木桥上的男人和女人被这一瞬间的霞光涂抹得模糊了。

在四季变幻着色彩的任何一个季节的山梁上或小溪旁,隔壁的鸡鸣、天上的云朵、地畔的妇孺、自家的榆树,都成为一首首诗,令古崖居士常诵常吟,不觉乏味。

作为一位现时的不大不小的官员,每一次完成繁冗的工作,每一次遭遇丑恶和龌龊之后,古崖居士都会急忙逃离北京,来到每一个早晨都平淡无奇却又五光十色的原乡,他“大出血”式的工作造成的亏空,便会得到天风地气的补偿;他被龌龊过的胸怀和血脉也会得到迅速的调节。

这是任何异地的风景名胜、美味佳肴所无法替代的,古崖居士的肚脐眼儿只有在原乡的土地上才能汲取营养。“她可能就是我们的初心,或者我们的本心,她没有多么深奥,也没有多么遥远,她就像是母亲”,古崖居士如此形容原乡。

诗集《榆下清风》里的古崖居士是一位“非常有格调、有境界的人,是一位具有浓烈诗意情怀的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美学研究所所长刘成纪说,“诗人不诗人对每个人来讲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内心有没有这样一种诗情,有没有这样一种情怀,诗情与情怀,对人生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有些人有钱,但未必有幸福,有些人有闲,也未必有幸福,因为他无法找到一种宣泄释放自己闲情的渠道、对象与载体。古崖居士与原乡、与榆树的相遇,使他发现了内心的诗情,找到了诗情的载体与寄托。

自然美因为人的欣赏而使其价值得到呈现。唐代诗人柳宗元说过:“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那棵一直被古崖居士吟咏、为他庇荫、为原乡小屋带来一缕清新的榆树如果没有遇到他,也就是芜没于荒山里。

而对于古崖居士来说,榆树存在的价值和原乡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唤起了我们内心与骨子里面的一种情怀与向往,一种我们童年时期经历的仍然没有泯灭的记忆。

“古崖居士在诗集里面充满了自然美,面对工业化的浪潮,我们唯有反观、内照才有能力让自然界按照心灵需要来重新构建它的形式。所以,古崖居士诗里的自然已不是自然本身,它是一个根据现代人的心理需要来构建的一个意象空间,”刘成纪说。

用语句网罗人生

《榆下清风》在原乡举办了一个简朴的首发式,古崖居士用一句话概括了他首部个人诗集的核心内容:“一个城市人的原乡行吟,山水间寻找生命的灵性。”

和他一起找到诗意和灵感的还有他的“隐居”的邻居们,一起在乡下写诗的“乡民”有几十位,他们还张罗了一个诗社,每年会出一本诗集汇编。

这些从喧嚣闹市隐居山间的“乡民”们热衷的不仅是诗。他们自发组成的话剧团排演的《复活》先后在北京保利剧院和天津、郑州等地上演。

这里的“山谷合唱团”的口号是“唱到维也纳”。

乡民的油画社画出的一批作品让专业人士称奇。

所有人在原乡以外的工作都与诗歌、艺术无关。但当他们“切换”自我,以归隐的心回到自然时,却恢复了生命的灵性,和诗、艺术、宗教结缘。

刘成纪说:“今天我们已经进化到了所谓的信息化时代、工业化时代,但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骨子里面还是一种农耕文明在延续。在个人记忆、民族记忆里,大自然对国人具有永恒的魔力与魅力。”

古崖居士也时常恍惚:北京与原乡,两种生活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但他可以肯定:在乡村梦想的背景下,当代人需要内心的精神重建,在个体的修行与归隐中,同时发现了集体的价值。在中国社会面临文明病、工业病的时代,诗意生存、诗意栖居,既是一个延续几千年的古老传统,也是超越现实精神困境的方向。

我们可以就东西方的精神家园做一个比较,西方人早期也描写他们的精神乌托邦,但是西方人的精神乌托邦从古希腊开始就是一个理想城市,因为他们的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商业文明的产物,商业文明天然地会把城市作为它的理想目标。但是,中国人理想的精神家园却是陶渊明的“桃花源”,“在古崖居士的诗里,我们处处能读出这种精神乌托邦,它不是一个理想的城市,而是一个理想的乡村,是《桃花源记》,是采菊东篱下”,这是刘成纪对古崖居士的判断。

每次回到河南老家,古崖居士发现原先摆放祖宗牌位的地方搁上了彩电,家喻户晓的河南梆子被“凤凰传奇”取代,房前屋后的林子竟成了砖瓦,他便找不到了安心立命之感,“太少了,生命中最值得我们珍惜的时刻、最让我们刻骨铭心的时刻太少了,我想把这些零碎的、片断的、美好的东西收拾起来,把它们连成一片,把零零星星的这点清净延绵开来、打成一片,形成我们清净的精神生活”,便有了如下孤独和宁静的诗句:

《偶得》

郊野偶觅一处,晨沐鸟鸣,夜听犬吠,其景怡人,恍若故园——

翩然人生一浮尘,

独步他山逐闲云。

石阶参差顺步起,

木屋错落随境心。

白窗清影啼晓梦,

柴门远吠夜深沉。

半树秋风落红果,

一脉香泉醉重林。

五壶无语多跌宕,

崖居巍峨越古今。

功名浪得還浪去,

掷身原乡养精神。

《夏日》

原乡少浮尘,

荒径多野花。

偶然遇村妪,

隔溪问菜瓜。

猜你喜欢

原乡诗情诗意
诗意地栖居
原乡
原乡人·漂泊者·白面具
冬日浪漫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诗情
被耽搁的诗意
原乡神话的追逐者——《空山》新论
白鬃马穿过甘南——论扎西才让的原乡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