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胆”促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
2013-04-29王安才
王安才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不少老师的语文教学还一直处于封闭的教学模式之中。如果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缺乏现代气息,就会导致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落实新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自主实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呢?笔者的肤浅认识是从“三个大胆”着手,以促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
一、大胆整合,准确把握契合点
我们都知道,典型新颖的成语故事、翔实科学的有关史料、历练情操的文化积淀,是语文与历史契合点的三大突破口;人文、方言、宗教、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是语文和地理学科整合的着手处;数理化学科的定义定理的表述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则是语文学科说明文教学,特别是语言的归纳概括、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长短句变换等语文能力的支撑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思想政治学科的宣传教育性,正是二者整合的前提。后者强调道德法制的规范性作用,前者强调熏陶渐染的提升作用。总之。找准“契合点”是学科间整合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保障。
二、大胆发挥,抓住学科的人文性作用
作为教师,如果去关注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飞船飞向太空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就会发现各个学科关注的点同样是不同的。物理学科侧重于重力及加速度等问题,化学学科侧重于大气酸碱度及飞行环境等问题,数学学科则侧重飞行轨道、各种参数等问题等等。而我们的语文学科则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报道训练学生对重要信息的辨别、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新闻报道写作能力。如利用相关的报道材料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写作能力等。这样,我们就能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及时组织一场有各科老师参与的热点问题讨论会,让各个学科发挥其特长,身体力行地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大胆探索,尝试多样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是通过组织辩论会的形式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如围绕“三峡工程的利与弊”这一论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辩论会中可邀请文综老师参加,语文老师可从学生发言中所用语言、修辞等方面进行引导,历史老师可从人类进步的角度加以点拨,地理老师可从人文地理方面进行拓展等等。二是撰写科技小论文。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中“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课后作业:“请你写一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短文,把自己想象成茫茫沙漠中的仙人掌。那里雨水稀少,骄阳似火,你使出浑身解数寻求水,珍惜水,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还可以向人们发出节约用水的呼吁。”这个练习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训练。三是学写调研报告。语文老师可参照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材,主动与该科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学生所写报告要侧重于语言的准确性、实验过程表述是否清楚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四是通过再现历史,展示自我。如在讲述人物传记类课文时,可插入一些历史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在学习说明文时可以联系一些其他学科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五是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教师首先要确定好某个主题,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联系各学科知识,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制成课件或写成论文,最后进行成果汇报,交流探讨。如地理中的人文地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名胜古迹与古代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借名胜古迹抒发自己胸臆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以某一名胜古迹为话题,选取一个角度思索、探讨,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优秀、博大与灿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