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

2013-04-29邵丹丹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博客知识分子影响力

邵丹丹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2011年写过一本书《微博改变一切》,有些人对“改变一切”嗤之以鼻。今天,更多看到了社交媒体,尤其是微博和微信确实改变了很多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看这个世界的看法。例如我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我得到许多在传统媒体上如电视、报纸上得不到的新闻信息。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信息比如城管小贩、地震伤亡、高管贪污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新闻,潜移默化的我对社会的以往认知,在我还没有踏上社会之前,认识到社会上存在某些腐败不光彩的现象,让我进一步认识社会及这个世界。同时,这些媒体上的信息也让我丰富了解了某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广,了解的事情更多了。这个过程是快速而有效的,也是传统媒体比较难做到的。

社交媒体有很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价值,例如:易用、实用、高效传播、群众智慧等。此外还有一点我们很多人都忽视的:社交媒体将知识分子,名人明星和大众用户前所未有紧紧联系起来——只要你愿意,你思考的精华就可以被及时分享并得到互动;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不再是一个信息被隔绝的孤立个体。

技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这个社会的结构方式,也改变着个体的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最先会被技术撬动神经的,是那些相对来说更具崇尚自由思考和独立判断的知识分子。表面生硬冰冷的技术会与这些知识分子之间找到惺惺相惜的感觉。

观察知识分子与技术在过去十几年中这种互动过程,我认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知识分子的个人觉醒阶段、知识分子的初试影响力阶段、知识分子渗透大众用户阶段。

阶段一:知识分子的个人觉醒阶段。

1997年到2003年,首先接触网的都是知识分子,他们上网的目的很简单——学东西。

同期,大多数民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还是看书看报看电视。那个时代,首先想到要利用互联网去看世界的,是一些知识分子比如海归、教授、工厂精英、记者和外企员工。这些人受过比较好的教育,上班时可以接触免费的宽带,英文基础也不错,所以他们饥渴的从浩瀚地国际互联网中吸取知识。

随着宽带的慢慢普及,大批互联网用户迅速涌入,超越知识分子,成为主流用户。这些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很快学会了用QQ聊天,用百度搜搜东西,再玩玩网络游戏,他们也偶尔去浏览国内外的新闻门户网站,这些内容已经让他们非常满足。

放在整个互联网用户的大盘子中来看,知识分子和主流用户都是在吸取知识,不断加深对互联网价值的理解。但区别在于前者爱用谷歌和MSN,而后者爱用百度和QQ;前者上国内外新闻和科技网站,而后者接触网的时间里大多在聊QQ、泡论坛、玩游戏等。

两者都在学习,都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但知识分子主要通过互联网跨过国境,跨过国内的传统媒体的有限信息渠道从国外学习知识,要求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文化同步接轨,同时热衷在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寻找志同道合者彼此偶尔传播理念,可公开化的信息依然主要来自于口径单一里选择有限的传统媒体和新崛起的新闻网站。这意味着他们依然活在一个信息被割裂和封闭的环境中。“塔尖”的知识分子对主流互联网用户之间又存在着深深的隔断,前者对社会的丰富认知,几乎没有渠道向下传播。

阶段二:博客“自媒体”初试影响力阶段。

2004年后,博客迅速崛起,开始取代论坛,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过去只有记者和作家才能出版散文,但有了博客,任何一个网民都有机会成为强调个人品牌影响力的作家!过去必须严守的出版界限——从内容到媒介,都被互联网打破了,现在很多话题都可以实时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这样的吸引力,在中国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中国的博客发展也超越了外国水平,产生了更多的博客作者,也产生了“博客明星”

2007年,1.8亿的互联网用户中,有4000万人写博客,据新浪网于当年9月对外发布的数据称,截止2007年九月,新浪博客点击量超过一亿的有两位——徐静蕾和韩寒,超过1000万的博客高达908位,他们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第一批意见领袖。这里面有不少草根博客得到认可,已有经济、娱乐、教育、文学等各个领域的博主开始受到追捧,可以说博客催生了“自媒体”。

博客时代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尝试利用自媒体平台对大众用户输出他们的观点。但这种影响力的传导仍然微弱,因为博客写作篇幅较长,还是有相当高门槛的。想成为博客明星,需要较好的文笔,有足够丰富的独立创意,愿意按期花费时间精力。另外,博客平台缺乏迅速的转发机制,互动体验也很一般,感受不到互动和影响力反馈和知识分子,传播知识和思考的动力也越来越有限。

阶段三:微博时代知识分子渗透主流用户。

如果说博客是自媒体1.0,那么微博就是强大的自媒体2.0。140字的微博,恰恰好能表达思想,却又符合当代的速食文化。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人成为了业余记者,转发的机制,让人人成为了业余编辑。评论和转评,增加了互动和参与感。截至2013年3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增长到5.36亿。

微博上的知识分子的数量远超于博客,因为表述更简短,降低了写作门槛;因为有转发,增加了影响力;因为有评论,增加了互动效果。如果我们用”大V”来代表知识分子;超过一百万粉丝的博主有5000位,有大约5万位博主有超过10万粉丝,此外,实名验证用户和微博达人的数量也超过一千万位。

有人说“超过100万粉丝,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从这些数字,是我们在博客时代不曾见到过的,由此可以看到微博巨大的影响力。

在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中,大V对主流网民有了前所未有的渗透能力。与此同时,大V意见领袖横向之间的交流也开始越来越多,跨界交流,甚至是促成线下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点也变得越来越集中。每一次微博热议,都会让微博用户齐心合力关注互动。

在这个阶段,知识分子可以跨界地影响‘更多的主流用户,并且双方还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动。主流用户可以获取更多观点,近距离接触意见领袖,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微博用户不再只认为自己是身在局外的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甚至是热点引爆者。

科技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水乳交融的机会,比如长微博和微信的公共账号带来的“深度内容”和“重度粉丝”的结合,又比如长微信的朋友圈带来的小圈子私密分享的机会和最好的“群体验”。此外手机APP将带来更多个性化定制,无所不在的阅读体验和多媒体的感官刺激。大量传统媒体开始学会有利于微博、微信以及移动APP这些新媒体平台来接触中国的读者,也把更专业的深度报道实时地推送给网民。

总之,新媒体的发展不一定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淘汰,其实两者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不过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过渡,而传统媒体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传统媒体应该转换思路,利用新兴媒体将自己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博客知识分子影响力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博客天下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