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存在问题的探讨
2013-04-29曹厚军张媛媛
曹厚军 张媛媛
摘 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高校实施开展,发现《标准》测试指标体系自身、实施过程和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根据在实际测试工作中的体会,对目前在《标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探讨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于2002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对体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呈现出了可喜的局面,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从实施《标准》的现状以及专家和学者对《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中,发现《标准》测试指标体系自身、实施过程和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对《标准》运行中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对策。为改进和完善《标准》提供依据,以便今后测试更加标准化、合理化、科学化。
1 实施《标准》存在问题分析
1.1 《标准》测试指标体系的问题
1.1.1 必测项目可靠性须将进一步改进
体质评价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评价指标的可靠程度。如大部分运动能力项目又与身高、体重成负相关关系,但在《标准》中对于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的身高、体重指标赋予分值较大。由于缺乏健康因素指标,其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只能反映学生一般身体状况,不能反映体质、健康个体差异。如:身体形态指标中某些同学身高相同,而体重相差0.1kg,得分就可能相差6分;同样,某些同学体重相同,身高相差0.1cm,得分也相差6分[1]。仅0.1kg或0.1cm的差别,就相差6分,占了此项总分的40%,而这6分很有可能就决定了该学生能否及格或优良。
1.1.2 《标准》评价不合理
首先评价标准降低。评价标准的难易程度是影响达标率和优良率的重要因素。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出:学生体质部分的指标呈下降趋势, 很多学校的测试结果都是学生测试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并且评分标准跨度过大。现行的标准设计标准多为跳跃式,如身高体重其间分值差距为6分和2分,50m跑和立定跳远,其间分值的跨度都为5分等在各个项目中也存在。
1.2 《标准》实施中的问题
1.2.1 组织领导方面
《标准》实施中许多高校直接把任务下派给学校的体育部门来完成,校长、教务处、辅导员等各部门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完成指标“任务”,达到评估要求,时常会有弄虚作假,全部达到教育部的要求。
1.2.2 教师方面
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部分教师态度就不够端正,认为《标准》的及格率太低,很多学生不需经过努力就能达到,而浪费人力去测试,工作量大,表现的不积极,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对《标准》的认识停留在知道或了解的水平,而学生也只能是盲从,这样将极大的影响《标准》实施的效果。
1.2.3 学生方面
对《标准》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学习负担过重,高年级急于应聘,就业压力大,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对自身健康状况关心程度不高等在测试前和测试中思想上不够重视,注意力不够集中。测试时怕苦、怕累,敷衍了事,不能做到全力以赴,影响真实水平的发挥,造成测试的不准确。
1.2.4 场地、设备方面
场地、设备是《标准》实施中的关键因素,精密的仪器需要良好的环境,而 许多高校由于经费投入的过少,场地与配备的专用器材不足与学生的比例失衡,造成器材超负荷工作和测试周期过长;测试仪器的性能、质量与售后服务又存在许多问题,测试成绩可信度不高。如有的高校班级学生多,长时间排队等待,以致准备活动不充分,测试时发生受伤等情况。
1.2.5 数据库管理方面
《标准》要求每学年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应有专人负责收集、保存成绩登记表和统计资料,并定期归入学校的体质健康档案妥善保存。调查显示,许多院校收集、保存成绩登记表和统计资料都是由体育教师兼职负责,并且测试成绩只是用来上报,不作为任何依据,也不计学分,只是为了测试而测试。没有针对地现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1.3 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3.1 《标准》测试与体育课程的相互替代
体育课程和《标准》虽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二者在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有本质的区别,《标准》可以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参考,而不能一概而论的完全替代,将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制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失去体育课程的活力。
1.3.2 忽视其测试的意义
一些教师用手段来代替影响体质健康要素的锻炼过程,以测代练,强调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而忽略了身体运动素质的发展,重蹈用手段代替过程的应试教育覆辙。
1.3.3 重视评价,忽略反馈指导
在《标准》的实施,重在反馈指导,使学生通过测试体质健康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5]。在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积极锻炼过程,切实提高身体健康,而许多高校只是为应付差事,流于形式。没有从思想上重视《标准》实施,更谈不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
2 改进对策
2.1 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 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2.1.1 必测项目应该增加与健康相关指标。如胸围、坐高、血压、皮下脂肪厚度、心率和最大吸氧量等。并且有关身体素质内项目都要进行测试,如将1000m跑(男)/800m跑(女)列为必测科目。
2.1.2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展现区域特色为目的进行选测项目的选择和设计,保证《标准》实施的科学性。
2.1.3 合理设计分值,成绩区间都有与其相对的相应分数,避免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真正体现学生的能力和锻炼效果。
2.2 构建有效的管理模式,保证成绩的准确
2.2.1 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各测验部门的实施《标准》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支持与协调,建立实施《标准》的长效机制。
2.2.2 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在测试工作管理上,领导重视、宣传、组织健全是实施《标准》的前提;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是实施《标准》的必由之路;齐抓共管、通力协作是实施《标准》的关键所在。测试工作应妥善安排、合理调配、培训有关人员、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器材和场地,以保证《标准》成绩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2.2.3 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利用各种媒体对进行《标准》实施目的和意义教育宣传,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标准》,激发学生参加测试的兴趣,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淡化测试结果与学生各种切身利益的关系,把《标准》得分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生体育课成绩,或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参考。引导学生朝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自觉锻炼的方向上发展。
2.2.4 实行“教测分离”,促进体育教学改革。通过建立体质健康活动中心,在组织管理上《标准》与教学剥离,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完成体质健康的测试,学生测试完成后将结果提供给教师,教师通过有效指导改变学生的身体状况,形成实施《标准》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Z].北京:教体艺[2002]12号.
[2]季钢,卜淑敏,朱浩.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性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