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2013-04-29薛龙翔
薛龙翔
摘 要:项目管理在工程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建筑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更使我国建筑提升自己的层次,改变建筑业原有的面貌。文章就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国际建筑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当前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一些缺陷,对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以便为我国建筑管理模式的优化改革提供对策。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比分析;对策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筑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投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国际社会的开放使得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我国的建筑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地改良发展,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加的高层化,这些因素都要求当前的建筑企业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模式,而国内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经验,加大对管理模式的改革力度,以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发展壮大民族建筑。
1 国内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的发展和缺陷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的优化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改革,保障企业有效地完成项目目标,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开始迅速发展,在国内的大型工程建设中,引进了BOT模式、设计-建造模式、PM项目管理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等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我国项目工程管理模式的快速发展。
但是,在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差异。①在观念制度上,工程施工单位在项目管理上不明确,认为工程项目是承包给了个人,更看重的是费用而不是业务,造成企业经理对项目经理的规划进行了干涉。在我国,很多项目经理在工作中套用既定的套路,不能针对项目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优化。施工企业在权利和责任的分配上也是不合理的,削弱了企业法人的责任,却给予项目经理极大的授权,在项目的控制上出现弊端。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造成了责任分摊不明。②投资方在工程的管理上也存在问题。首先,项目的目标和具体负责人定位模糊,没有特立的部门和专业的人才对投资、进度和质量进行控制,在施工中出现的质量、进度问题也没有定位具体的权责人。其次,在投资管理中,管理者没有有效控制设计阶段的工程投资,最终会导致资金的浪费或短缺。最后,项目的风险管理也不够完善,作为大投资的建筑行业,项目风险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施工方只是单纯的依赖保险,不仅造成了投资成本的增加,也使得风险以后理赔工作变得难以解决。③设计公司和施工单位也存在一些问题。设计方和施工方在项目中关注的重点不同,使得管理体系在施行时只能沦为形式,缺乏实质的管理力度。在我国,设计方忽视项目模式的管理,难以保证工程设计的质量,造成了设计行业的恶性发展,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下建筑行业的规则。工程项目的质量责任没有落实,忽视工程管理中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有效沟通,“以包代管”现象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存在很大的漏洞。
2 国内管理模式与国际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2.1 目前国内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的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直线型管理模式、矩阵型模式、非对称矩阵型模式、复合矩阵型模式。各个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①直线型模式中,总包商将项目承包给分包商,收取一些管理费用,这种模式使得总包商在项目中基本不用在管理上产生成本和费用,又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分包商对项目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却可以节省费用。但是这种模式对总包商和分包商都存在巨大的管理风险;②矩阵型模式中,总包商和项目部对分包商拥有管理权,使得分包商行动的执行需要两个指令源的同意。这种模式中,总包商由于掌握着广泛的信息渠道,与承包商建立有长久的合作关系,可以实现对项目成本的宏观控制。分包商由于受到双重控制,管理风险降低,又能够依靠总包商获得稳定的业务来源,在施工中,可以固定施工班组,实现自身的长久发展,但是,这种模式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突发事件的处理也不能及时有效;③在非对称矩阵型模式中,项目部实行对分包商的管理,而总包商只是例行管理,管理过程中能够提高效率,有力管理项目。但是,在项目管理中很容易出现权责不明,增大了分包商的管理风险;④复合矩阵型模式是由公司发包和项目部发包结合,由公司集中控制的模式。它整合矩阵型模式和非对称矩阵型模式的优点,但是也加剧了两种模式的缺点,使得分包商之间会出现工作上的矛盾。
2.2 国外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对比国内的管理模式,国外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①EPC模式,即设计-采购-建筑。它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不同于我国业主与承包商均分风险的模式,承包商要承担项目从设计到建筑的风险,增加了承包商在实行项目工程的风险。此模式中,项目的管理工程不是由专业的人才来管理,而是自己或者让委托业主代表来管理。这种模式实现了对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协同运作,解决了施工中各方存在的矛盾,有利于对工程费用和工程进度的调控,确保了项目总目标的实现。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自身的缺陷,业主对工程的参与程度低,控制力度较低。相对于国内的管理模式,此模式总包合同的工程造价也是水平偏高的。②国际社会还存在另一种管理模式:PMC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业主、项目管理承包商和施工承包商三方构成一定的关系。它有利于发挥项目管理公司的管理优势,形成统一系统的管理模式,实现对建设项目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统一规划。项目业主的责任风险降低。缺点是项目业主由于与项目过程中的承包人没有合同关系,对工程的控制影响力降低,容易与项目管理承包人发生管理争端。
3 关于改进我国项目工程管理模式的对策
我国现在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对科学发展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我们对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出以下建议:①明确项目工程管理的责任,促进管理理念的转变,国内工程中项目的权责人比较模糊,因此,在项目管理模式中,企业应该实行明确的责任分配制,改变以往承包商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状况,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②采用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工程委托中,由业主组成工程项目组,避免由某个人单独的决策而造成的重大失误。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加大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借鉴学习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牵涉面更广,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工程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全球化发展下市场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光远.谈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24):70.
[2]费志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231.
[3]亓文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