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下你心中最痛苦的那件事
2013-04-29蔚然
蔚然
无论是经历了饥饿、委屈,还是痛苦,没能尽情哭泣的孩子,压抑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会有更加长久的痛苦。
每一个孩子都是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在他们还不能走路和说话以前,哭泣是他们表达饥饿、不适、感情等需求的本能与基本方式。
在温暖的家庭里、亲爱的父母身边,那些饥饿、委屈、痛苦了能够尽情哭泣的孩子,他们的需求在释放了以后,一般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在这种需求→释放→满足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地与周围环境建立起了一种表达与回应、解决的系统。
而那些需求得不到回应、解决,甚至被外力强行压抑回去的孩子,就会放弃或者选择其它释放、解决的方式,或者积蓄起他们的饥饿、不适、痛苦。
我孩子出生才四天,就由于溶血症住进了医院。在医院的二十多天,他被放在恒温箱中,打针、吃药以及需要父母抚慰时,他一定一次次地挣扎、啼哭过,但他的需求一定也有很多没有得到关注与满足。所以从医院回到家后,他的病虽然好了,却成了一个几乎不再哭泣的孩子。他的身上长满了痱子,我轻轻地为他清洗、涂痱子粉的时候,他会冲着我笑,给他换尿布的时候,他会努力地抬起自己的脚。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极为难过,这是一位母亲心中永远的深痛。并且那个时期被压抑过的啼哭一直影响着儿子,从小到现在,他经常去帮助、满足别人的各种需求,却很少向别人表达他的需求,遇到困难都是自己去解决,即使在亲戚家里,他想吃的食物也从不伸手要。我们俩有一次谈论起这个问题,他已经因为有能力意识到而看到了它积极的一方面:“妈妈,这都是些小事,这也是动力嘛,让我去更好地理解环境、增长自己的能力。”
讲完我孩子的这个故事,我很期望家长们也回忆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也被压抑过,他们在经历痛苦的时候,是否尽情地哭过?
为了孩子以后更好地成长、以及更长远的人生,我们今天也许还可以让他们坐下来想一想,让他们写下他们心中最痛苦的那件事。那件事也许刚刚发生、也许已经过去了很久,不管怎样,都引导他们说出来,写成一篇作文。
感情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医学家发现,那些因为疾病或者事故切除了大脑情感区域的人,不但失去了对别人情感的感受,也失去了自己表达感情和组织生活的能力。心理学家米勒在《天才儿童的悲剧》中研究发现:“那些从来没有机会发展自己感情生活的孩子,很难发展大脑中我们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一部分。那些受过虐待、忽视,在很小时候就否定和压抑自己真实感情的孩子,会在长大以后在保护自己和照顾自己方面感到困难重重,或者充满破坏性和缺乏理智。”
每个孩子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都会不时地有些不适与痛苦,他们的需求与个性经常与环境、群体发生冲突。虽然他们的啼哭、痛哭不是最好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但是能够让他们积极地表达和释放感情,寻求帮助,这很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曾经在一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中做过调查,二百多个看上去衣食无忧、不时欢声笑语的孩子几乎都有过自己难忘的痛苦。
“我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老师在操场上批评我,她让我站在那里反思,有那么多的同学看到了我。”
“我最痛苦事情是爸爸妈妈离婚,当爸爸搬着他的东西从家里走出去的时候,妈妈在一边诅咒着,我的心里痛苦极了……”
“生活中,我有很多害怕、痛苦、忧虑的事情,我很害怕老师叫我爸妈来学校,他们一定在说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最痛苦的事情是自己又胖又丑,班里几个漂亮的女同学都被男生宠着,但他们经常嘲笑我……”
一个十岁的女孩记下了她丧母的痛苦:
死矣人间常事,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人死去,就在前不久,我的母亲也因病长眠于地下,她是个只有36岁的年轻警官。
一个天塌了下来的深夜,我的母亲与世无争了。她无奈地跟着死神无声无息地走了,走得那样急,那样痛苦和不甘心,她带着遗憾离去,带着对我的牵挂离去。我痛恨病魔。
那天晚上,几声哭叫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妈妈的肝癌又发作了,令她痛苦难忍,焦急的爸爸到处找止痛药,慌忙中还打碎了水杯。好一会儿以后,妈妈的疼痛才减轻了一些,她便去上厕所,可怎么也解不下来。凌晨五点,噩耗钻入我的耳朵,我看到妈妈脸色发青,眼睛也跟着翻了起来,可眼睛却闭不上,我惊呆了,因为我明白她不甘心弃下年幼的我和她短暂的生命。
妈妈去世了,我脑海里恍恍惚惚,我不知道那几天自己是怎样度过的,只觉得度日如年。在火化场里,我见了母亲的最后一面,看着妈妈被疼痛折磨的枯容,我失声痛哭,我永远失去了母亲,再也得不到妈妈的呵护了!上天呀,你怎么这么不公平!后来几天里,我时常在梦中见到母亲的身影,她那身着警服的笑容是那么坚强和慈祥,可梦总是很短,很短,醒来时心里充满了凄凉……
孩子们心中的痛苦各有原因与不同,但它们都曾经深深地伤害过他们柔弱的心灵。由于尚幼弱,没有表述的能力,孩子们往往在受到伤害的时候,采用哭泣的方式,而大人却往往忽视、轻视孩子的哭泣,只有极耐心并且有理解能力的父母才能解读孩子的哭泣,从而去帮助他们。
有的父母会对哭泣的孩子说:“你就知道哭,哭是没有用的!”
有的父母有这样的观念:男儿有泪不轻弹。
有些父母甚至会在孩子哭泣的时候恐吓、压抑孩子。
所以,在我们认识到释放需求的作用以后,找一个安闲的周末或者风轻月明的夜晚,跟孩子一起坐下来,轻轻地询问一下:
亲爱的孩子,你有过痛苦吗?经历它们的时候,你是否尽情地哭过?
把你心中最痛苦的那件事情写下来吧。
很多人情感的创伤都是在童年时遗留下来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感情,在他们痛苦的时候,让他们尽情地哭一哭,并且与他们一起去经历平复的过程,直到开心起来。而一个更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写下自己的痛苦,因为在写下它们的时候,心中的痛苦就得到了释放,他们会像看一个客观事物一样去看待它们、分析理解它们,甚至看到它们积极的一面。
对于孩子,这是一篇关于痛苦的作文,也是一个身心恢复健康、并且增长生存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