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做本手抄病例吧
2013-04-29张文静
张文静
这样做,家长记得清楚。其实,一点也不费事儿。
医生写的字,龙飞凤舞,很难辨认。有人说,医生是白衣天使嘛,天使的字你要认得倒奇怪了。我今年一直在儿科门诊跟踪采访,医生们从一进门就接诊,中间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我想,病历上的字体潦草些是有情可原的。
儿科专家说,孩子抵抗疾病的免疫系统在出生后的第六个月才慢慢开始发展,直到宝宝六岁,抵抗力才能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不知道是否有人做过统计,反正在我们单位,经常请假给孩子看病的,基本都是家有6岁以下小孩的。
无论内心多么强大的家长,孩子一病,总是焦头烂额,只能用“孩子生病是为了增强免疫力”来安慰自己。前些日子,女儿发烧38度,舌尖上还长了一个溃疡点。家里人都催我赶紧上医院,因为怕是手足口病。凭着我那点可怜的记性,我想起去年某个月的某天,女儿的症状和这次生病几乎是一模一样,我记得当时医生还反复检查了她的屁屁眼、小手、小脚、嘴角,最终排除了手足口病,被确诊为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开了维生素C和维生素B、抗病毒口服液还有涂抹溃疡点的碘伏。
我找到了那本病例,翻开,除了日期,一个字都看不懂。正着急时,随手再翻下一页,发现是我自己一字不落地“翻译”的当时的病情诊断。说来也挺有意思,因为去年姥爷来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他是个特别较真的人,我怕我回去给他汇报时说错什么药品名词挨训,所以才厚着脸皮跟医生一一核对那些字并进行记录的,没想到今天却起了大作用,至少不用再请假去医院排队了。
按照症状一一对照病情记录,发现这次生病跟上回真的是一模一样。
找到小药箱,翻出那些药,除了维生素,别的都过期了,又赶紧去药店买来。按照病例本上的特别的医嘱,抗病毒口服液要按孩子的体重喂服,又赶紧给孩子称了称重。
一天之后,孩子退烧了,四天之后,溃疡基本上也痊愈了。这次可得长个心眼了,找来一个专门的本子,认认真真地写上日期、症状、用药、痊愈情况,包括孩子的表现都进行了记录,并且,我想把这个小本当成专门的“病情档案”,每病必记。啊呸,当然还是希望孩子不要生病, 将这个小 星。
记得孩子刚出生时,她每天拉几泡、尿几次,什么形状什么味儿都记录得非常详细,如今不需要如此事无巨细,但好记性真不如烂笔头。在儿科各门诊室蹲点采访时,医生几乎都会问家长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上次生病是什么时候,用的什么药?很多人答不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