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人无条件的爱才能终止继续流浪

2013-04-29孙立峰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3年8期
关键词:救助站戏码流浪

孙立峰

“关爱流浪儿童”之《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后续报道。

正是孩子们在学校里紧张地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十三岁的杨晓敏,我们采访过的流浪儿童,2013年7月号“最家长”专题《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中的主角,又一次离家出走。

“回到我妈那里后,这是第五次出来了。”对于晓敏来说,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已成为生活的常态。晓敏不愿回家,不管是爷爷家,还是妈妈家,最后,又去了济南市救助站。

工作人员十分担忧地说:“唉,可怜的孩子啊。她现在13岁,她来我们还能收留,等到18岁,救助站的大门就不会再向她敞开了。到时候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冯晓春说:

流浪是一种寻找,也是一种逃避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那是拥有温暖家庭的人们的感受。一个动不动就外出流浪的孩子是不会这么想的,因为家没有给予她情感的滋养和牵绊。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体会过家人无条件的爱,没有家人和她真诚地交流过内心的真实感受,也就是从没有人和她进行过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交流,这个孩子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存在感,既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去哪里都无所谓。行走,源于人潜意识里的一种寻找,想找到真正的自我,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很多成年人会有意识地不定期地进行这样的行走。但孩子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的出走,只是简单地逃离眼下的困境。

对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孩子来说,寻找自我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漫长而痛苦的成长过程,用逃避的方式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果孩子的父母依然不能给予孩子情感的滋养,又没有社会的机构承担类似家庭的抚养,流浪也许会成为孩子一生的戏码,对一个尚未成年的女孩来说,前面的险境可想而知。

编后的话:

这是一个揪心而沉重的话题,我们希望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你的办法或想法或许能帮到这个女孩,请致电0531-82079592。

猜你喜欢

救助站戏码流浪
流浪
流浪的歌
Dramatic
短镜头
戏精大闹开学季
流浪猫鲍勃
无刺刺猬受到救助站悉心照料
遇见一只流浪猫
救助站
喵星人拒绝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