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来到你打工的城市
2013-04-29孙立峰
孙立峰
专家告诉你在这个暑假如何给孩子做个计划。还有,和孩子说什么?
十分有必要向孩子说清楚自己为什么出外打工
【案例】
贵州省凤冈县留守少年杨川,骑行18天到浙江去找打工的父母。但除了思念,杨川还有些怨恨父母。
11年前,杨川的父母在老家盖房子欠了一万多元的债务,为了还债,父母双双到浙江乍浦打工。那一年,杨川6岁,妹妹4岁。从此,杨川和妹妹跟着爷爷在老家守着那幢小砖房,等着生命里为数不多的相聚。
杨川的家,除过年过节父母回来团聚以外,多数时间就是个“空巢”。最让他伤心的是,爷爷病重时,他正好在离家很远的中学读初中,每个星期才能回来一次。“爷爷身边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是在劳累和孤独中死去的!”为了爷爷的事,杨川一直不肯原谅父母:“他们眼里只有钱,认为有了钱一切都可以买到,但是爷爷的生命却买不回。”
【建议】
杨川的父母外出的那一年,孩子6岁,已经完全可以理解父母的所做所想,如果父母能好好跟孩子说说,孩子也就不会误解父母。所以,父母十分有必要向孩子说清楚:不是不爱孩子了,只是为了让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通过这样的沟通也可以让孩子更加有担当。可以跟孩子这么说:“爸爸妈妈出去打工,是为赚钱养活一家人,让你有书读、有玩具玩,这是爸爸妈妈应该承担的责任。孩子你呢,在家也要承担起你的责任,好吗?我们不在家的时候,你要好好学习,有时间就帮爷爷奶奶干点儿家务活儿。咱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样说,也会让孩子尽早地进入适合他的家庭角色。“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
而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给他们多买一些玩具会是更好的心灵抚慰方式。玩具可以弥补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少的安全感,抱着小绒熊睡觉就像抱着爸爸、妈妈一样,就是一种安慰。在和孩子见面的日子,可以带孩子去吃一顿麦当劳,去吃一次便宜又实惠的快餐,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说说心里话,孩子就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也会减少内疚感。
买礼物,先问问孩子
【案例】
80后周晓标和妻子自从生下孩子之后,就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到济南打工了。总感到对孩子有愧疚,于是夫妻俩每次见到孩子都会买一大堆礼物,高档水果、衣服、玩具、小钢琴、小车等等。“就想用这些把对孩子的亏欠给补上”,现在一提起做留守儿童的孩子,周晓标还是感到心有愧意。
【建议】
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对孩子的过度补偿、无限制的满足,却是不健康的。而且这都是家长从自身的满足出发,为了让自己的内疚之心好受一些,而不是从孩子是否需要的角度考虑。
假期见到孩子,肯定得买些礼物,但一定要建立在孩子的需要之上。建议给孩子买礼物前,跟孩子先做讨论,问问孩子需要什么。比如说,孩子向你要一双轮滑鞋,你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需要这个呢?是不是在学校没有买到,是不是因为别的同学有自己没有?这样的交流,可以和孩子分享你不在时他们的生活,给孩子更多关爱与支持,让孩子有健康积极的心态。
给暑假做个计划
【案例】
在青岛开发区一家大型工业园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每到假期,就能在附近网吧里看到很多外地口音的少年坐在电脑前玩得兴起。“爸妈干活去了,我没地方去,只能来这儿玩。”孩子也一肚子委屈。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父母接孩子来城里过暑假,因为长期分离,浓浓的亲情饥渴感,会让双方刚见面时关系非常融洽。但父母一开始忙自己的工作,就把孩子丢在了一边,孩子再次遭受冷落。
【建议】
父母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暑期开始以前,就给孩子制订一个暑期规划。这种计划最好以父母自己的时间来定,在前期通过电话跟孩子做些交流商讨:孩子你来到这里之后我大概可以为你做些什么,你的心愿是什么?一旦这个计划形成,就严格按其执行,尽量不要因为某某事件推迟或放弃。这样才会避免孩子来到父母身边继续“放羊”。
这对孩子的亲情感、安全感的建立有很大好处,而且还能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城市里的新鲜事物多多了解,开阔眼界。
不妨让孩子去做社区义工
【案例】
湖北恩施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在车间专门设置中小学生“暑期体验岗位”,让农民工正上中小学的子女,在暑假里到父母岗位上体验父母的工作,感受劳动的艰辛。
【建议】
如果家长工作的地方能给提供这种岗位,让孩子对父母的工作做一次亲身体验,当然很好。没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进到当地社区去做社区义工。这样的好处,一是安全,二是在做义工的过程中,孩子会受到他人的尊重,能体验到价值感,也能让孩子喜欢城市,不会因是外来者而自卑。家长可以在孩子来之前跟当地社区联系,给孩子报个名。
又到分离时,一定要做些准备和决定
【案例】
在南京打工的邵永其夫妇,一到暑假就把在老家山东淄博的孩子小乐接过来。小乐在父母身边的这一个多月,生活得快乐开心。随着开学的日子越近,也就意味着离别的日子越近。这段时间,小乐忙着赶暑假作业,并且跟父母说,不想回老家了,很想留在父母身边上学。但邵永其夫妇四处打听,周边各个学校都不接收新生,便劝孩子还是回老家上学。于是小乐在父母不注意的时候离家出走了。在暑假结束跟父母分别时,面临回乡的孩子哪一个不是泪水涟涟?
【建议】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这种分离确实是非常残酷的。家长要提前做好准备。先给老家的爷爷奶奶打电话,对他们以前对孩子所做的照顾给以肯定,恳请他们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对孩子多多照顾,这样可以减少爷爷奶奶的抱怨,能给归家的孩子以温暖的拥抱。另外,爱要说出口,告诉孩子,爸妈也舍不得你回家。并跟孩子做两个约定:下一个假期再来城里相聚;在分离的日子里每天或隔天会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定好时间,让这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
如果有条件,“与其让孩子千里迢迢去探亲,不如想办法把他们留在父母身边。”
可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就算在身边上学,等到高考时还得回到老家,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在老家上学。这种想法是有谬误的。因为孩子人格的形成在学龄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此之前孩子一直在父母身边,将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而到18岁参加高考时,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即使再回老家高考,也会更有适应力,能积极地迎接各种挑战。
近几年国务院一直在督促各地出台异地高考的具体办法,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民工子弟的回乡高考问题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