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德育教学模式创新
2013-04-29陈顾
陈顾
摘 要:由于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存在移动性、动态性、开放性及不确定性和学生教学的分散性、岗位类型多样化、学生就业范围的地理空间布局分散性等特点,因此,对处于此阶段学生进行的思想德育,如何开展、何时开展成为技工院校德育工作重要的阶段性问题。本文对校企合作德育教学模式展开论述,并提出了改善校企合作平台德育体系化对策。
关键词:德育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德育是学校或教育主体根据社会整体的道德规范与要求,利用各种方法及言传身教等手段,以思想道德的内外化规律,使其在主体内部的精神、道德、思想、政治、法律等各方面构建系统的规范框架体系,通过教育受体自主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理论课堂传授知识,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自我道德规范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是贯穿各层面德育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的,结合需要层次理论而言,马斯洛也强调,人们内心的个体与社会间的关联关系的调整动机便是道德规范形成的本源,而人与人、社会或自然间的这种关联调整既是所谓道德实践动机的必要环境,也是进行道德交换实践的必要累积和输出结果。根据这一角度,道德教育本身应从实践入手,不能脱离实践及其环境进行,对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前提的德育,更应注重过程实践,作为即将离开学校的学生,虽已经部分脱离理论课堂教育教学环境,但是全新的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实践正是其人生新历程的开始,社会生产服务实践更是德育教育的广阔而良好的平台,在适当的引导和教育沟通下能获得相对较好和有效的德育教育成果。
一、校企合作德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特点
1.教育教学环境多元化
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推进,技工院校学生面临的社会化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对毕业生能力需求越加显著,毕业生就业实习等环节已经与现实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直接上岗实践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接近工作实际的实习环境,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实习实训机制在客观上将学生推送到一个高度接近真实工作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处于更为丰富和选择面的德育实践中,外界的企业和社会道德信号、信息不断考量着学生的道德原则及实践运用能力,学生受环境外在因素影响的概率也迅速扩展,具有强大感染力与渗透性的丰富的社会工作环境使学生面临道德实践的多重选择,也给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德育机制带来机遇与挑战。
2.教育内容及场景的多重松散化
德育教育内容与校园德育课堂理论教学和德育实践主题活动相比,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有多样性的特点,地点、时间、形式、内容和标准等因素各有差异。工作环境的多面和开放使得学生不能获得传统校园课堂体系性、大纲化的教学模式和过程,由于各校企合作平台的主体企业又有参差不齐的各类属性,企业核心文化定位与营运远景所对应的道德标准体系的指向性,也不能与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一一对应。这就使得部分学生有可能形成校内外德育接收上的心理比对与落差,在其步入社会的进一步道德塑造过程中出现道德碎片化倾向,教育力量涣散等特点。
3.教育合作机制尚未深入拓展
据调查,目前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与平台尚未完全成熟,毕业待就业学生中近43%的学生完全处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企业利润主导的生产发展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技工院校毕业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实质的缺失,企业用人单位与大学生雇主间的关联被生产盈利完全占有,相应的具体职业道德、工作操守等德育机制与内容容易偏废。校方在这一机制下进行集中德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学生普遍在企业经营氛围的熏陶下,容易忽视对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以致校企合作德育模式的机制未能进一步深入。
二、校企合作德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1.结构化充实并丰富校企合作模式下德育的内涵
在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下开展德育,能切实有效地克服校园德育的“填鸭”“灌输”“说教”等弊端,其丰富的组织形式、内容框架结构、主要组成部分和教育实践尝试等,均有助于基于该平台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实践的深入开展,以及学生德育水平的切实提高。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机制进行的企业人员进校园的德育形式,不仅活泼,而且富有实践吸引力和运用实效,顶岗实习的毕业生在不断的社会性德育过程中反馈其所思所得,进而推进平台德育的互动性结构化内涵,及校企合作平台德育的社会化、互动化。
2.凸显校企合作平台下德育的主体地位
基于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平台进行的德育,实质上凸显了学生作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开展的德育环境实践均真实地反映主体内心的德育实践风格和行为判断倾向,如果能够获得合作平台德育的合理引导,获得的道德实践反馈结果也将毫无干扰地进入主体价值取向体系,形成牢固的德育体验,不仅能够拉近德育主体间的距离,而且能够形成较为和谐的德育心理效应。
3.实现校企合作平台下德育的完全社会化
借助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德育机制中的企业相关道德诉求的传递,企业可以将日常人事中的基本道德、中华传统美德、企业团队精神和用人规章机制与技工院校德育的进行无缝对接,实现和校园德育的互动渗透。校方基于平台机制在有条件前提下的校本合作开发教材及其他素材,实现了校企合作德育平台化的核心建设,更有效地避免了在校学生对枯燥的德育内容和形式的反感,可以凸显出技工院校德育的人本理念和务实施教风格。通过上述各项的不断努力,校企合作平台德育工作在层次上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效。
4.突出校企合作平台德育的人本氛围优势
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平台的企业实践严密挂钩,不仅从学生心理上实现完全真实的对接,而且具有允许纠错的类校园理论授课特色,从而为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平台的德育工作开展,提供更具亲和力的施教模式及环境保障。校企合作平台教育下的学生由于缺少理论考试的束缚,其潜在主观能动性被空前挖掘,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和主人翁精神被挖掘和扩展,形成校企合作平台德育工作的强烈共识。
三、校企合作德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对照现今的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德育平台,由于大多为初建或应用层次不够深入,使得德育实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目前德育教育平台仍存在学校主体部分为主的偏颇,导致其施教的主要角度仍为学校,从教学实施编排、教学双方关系等角度而言,现今德育平台仍存在脱离学生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的问题,技工院校所设置的两课仍不能完全脱离道德的纯理论教学模式,缺乏全方位的企业用人实践的道德教育需求满足,从而落入“知性德育”的实践德育怪圈。
其次,在德育模式这一要素上,现今德育的传统三大主导方式即抓教育、树榜样、立规定的德育视角原则,严重抑制了社会化德育主体对其自身素养提升的需求,在实质上削减了人作为社会化产物标志的道德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对学生的合理德育实践和生活验证形成阻力,失去了校企合作平台德育的预先社会性期待。
最后,限于目前平台成熟性和共谋发展的程度、成本以及执行的个体安全等属性的不确定,现今诸多技工院校在这一平台上的努力尚属初次尝试。
四、实施校企合作平台改善德育的体系化对策
1.创设校企合作互动平台
有校企合作平台德育机制建设的技工院校,应从设置框架结构、主导理念、执行实施原则及范围和活动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界定,同时,配以对应平台的专任小组及成员,包括学校的政治处、教导处等核心部门和一线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和引导道德规范的班主任等参与,负责德育平台实施方案制定、实践过程指导与管理、过程协调和具体德育实践的方式方法与立场、平台德育工作的监管等。其中,作为校方的消费主体,各个学习部成立专门的学生就业实践领导小组,由小组负责人和指导小组成员构成,前者由学校班主任、教辅及相关人员组成,后者由各学习部和分专业实习学生及对应的合作企业构成。双方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完成校企合作德育职责所对应的主要任务:宏观把握并监督平台德育的进程和动态;将在企业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信息在平台间进行传送、分享与研讨;针对平台德育事件进行联合评判与严厉奖惩;利用技工院校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平台德育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性监督。同时,以加强学生德育的平台沟通为目标,进行日常监管职责明确等具体细节问题的及时处理,从而在完善的管控机制下形成平台德育有效运行的新局面。
2.挖掘校企合作德育资源
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德育平台不应仅局限于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学生德育共同合作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与德育密切相关的各种道德教育契机、环境和氛围,以此为基础进行技工院校德育的模式迁移与环境模拟。同时,学校应充分注意企业经营文化在平台德育中的资源运用,充分开发企业可用作德育的资源,进而发挥平台合作优势,为技工院校创新德育提供新的教育形式与路径。
3.完善全方位德育教学体系架构
学校在进行平台德育的同时,需进行必要的德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及完善,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等角度出发,制定适应校企合作平台德育的创新架构设计,以获得从设计理念到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估的全程完善。
4.架构并实践德育实践性体系
两类主体充分挖掘合作空间,符合目的性、科学性及发展的要求,全方位构建凸显德育的整体目标、层次及渐进性的实践化德育合作平台体系。同时,贯彻主体独立的原则,平台德育合作范围、性质、形式、地域分配和进度等要素,要充分结合德育对象及教育教学一般规律、学生的统一特点和个别特点等各类因素,合力开展鲜活、能动、活跃、取向高雅而层次丰富的校企合作德育提升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职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