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是作秀
2013-04-29刘胜峰
刘胜峰
新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也是当今课堂上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参与探究可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但绝不能拿探究作秀。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觉要使探究活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探究内容的取舍
现在的生物课堂我觉得有一个怪现象,不管是出去讲课也好,还是在本校讲公开课也好,好像走进一个“无探究不公开、无探究不成功、无探究不新型、无探究不教改”的怪圈。只要开公开课就非要想方设法设计探究环节,就非要突出探究环节,拿探究作为作秀的资本,全然不顾该探究活动与教学的联系有多大,探究在课堂中的地位是什么。其实教材给出的探究性学习资料,如生物教材涉及的生物材料或生物与环境状况等与实际情况有的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有的如探究蚂蚁的通讯、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等,受实验材料、时间等因素限制就很难完成。而有些探究活动完全可以放到课下去完成。我个人认为,课堂45分钟对探究内容的取舍选择、对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定位,否则,可能会费时费力,事倍功半。
二、探究重点的突出
准确把握不同探究活动要求达到目标的侧重点,不同的探究活动要求达到目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例如,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问题的性质比较简单,结论也容易获得,重点是如何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重点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重点则是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同时完成多组对照实验,并能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明确各组对照实验的变量。只有明确了探究的侧重点,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找出恰当的教学方法,顺利完成探究任务。因此,突出探究重点尤为重要。
三、探究过程的设计
教师在探究活动前下的工夫,会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探究活动重过程,所以设计探究过程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多动脑筋,多做预案,才能在探究过程中淡定、从容。教材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已有科学定论,让学生去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由于探究实验条条框框少,不限制学生思维,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因此探究的过程非常重要,通过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让每一位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探究程序,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描述实验现象,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允许学生犯错误或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总是有学生忍不住掀开纸板去看鼠的表现,这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有关,一味批评也不起作用,但这样势必要影响到实验结果,最后的结论可能会有偏差,因此在讲清实验步骤、原理以后,实验过程由学生自行操作,最后再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四、探究结论的分析
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要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表述、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探究报告,完成结论的分析。当然,学生能力有差距,完成探究活动的效果也会有差距,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一同重温探究中的得失,一直是我多年来坚持要重点突出的一个环节。
生物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十多年,实践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即将实施,对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更高,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高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去伪存真,让探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让学生在探究中真正学到知识,这才是探究的真正目的。
(作者单位 山东省邹城市北宿煤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