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研究

2013-04-29张梅孟霞

东方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人才培养

张梅 孟霞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主要模式主要是以课程观为主。如何突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带有职业技能资格审定的教学内容整合到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形成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根据教学实际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人才体系培养模式。只有对现有的专业设置、教学手段、考试办法中进行根本性改革,才能使得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切合实际。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构建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依据,深入进行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以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三有”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速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高职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构成主体主要是由职业大学、成人院校和一部分由于专业、教育方向改变而进行合并重组、改建升格的高中等专科院校等。上述的高职院校在起初成立之时,由原中专学校改建升格组成的高职院校其专业设置基本上仍沿用原有的体系,由原成人院校转型组成的高职院校也是仍继续其原来的成人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上述的高职院校外,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模式主要是本科院校压缩型“三段式”模式,即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以公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模式以及理论课、实践课的模式为主,严重缺乏具有综合性和职业性特色的课程,完全是仿制压缩版的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与国家要求的办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职业特色教育目标大相径庭。

改革开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为适应快速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到1999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共1215所,其中,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院校,已达1467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69.5%,高职高专在校生共计1095.4万人,占高校 1900万在校生的57.1%。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很快,并达到一定规模。

二、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解析

1、以课程观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观,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对课程的概念、编制,实施、评价等方面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它主要出自于哲学、心理、技术和教育等学科方面的原理、主张,从而进一步形成课程基本性的观念认识。高职院校的课程观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起到了明确教育改革方向、目的作用,对在具体的课程体系改革中所涉及到课程内容、课程所涉及到的价值取向,授课场合、课程实施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均能起着指导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这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下,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社会各界相关专家、学者对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取向进行了反复研究和探讨。近年来,所形成的主流人才培养观点认为,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教育内容的设置上应该冲破学科本位观念的约束和束缚,要与当前的普通中、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符合社会、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职业特色教育之路,应将培养和适应服务社会生产、建设、管理等基层社会的技术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各类高等专业性人才为主。高职教育应在观念上和普通中高等教育区分开来,高职教育在日常教学中以理论课程为辅实践课程为主的教学结合方式,使得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在运行起来达到工学一体、产学研结合的目的,实现由传统的学科本位到现代的实践能力本位的转变。

2、新兴的多元能力培养模式。

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在建设初期,国内各大高职院校的专业模式普遍采用以培养学科性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即 “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在公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模式以及理论课、实践课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缺点就是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者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硬性区别开,这在学生的具体学习实践当中,非常不利于自身的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养成和提高,更不利于以技能实践为主的高职教育。近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大高校,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根据自身所处当地的社会发展实际,经济水平纷纷提出自己的有自已见解、观点的多元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黑龙江信息化技术职业学院提出“3+X”模式,即:以培养学生的中文、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3个最通用的个人能力为核心,兼备培养学生具备X个职业技能能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在培养学生的x个职业能力时,该高职院校还提出了借鉴起源加拿大,近年流行于北美的CBE职业教育模式,以相关职业的能力或者岗位要求作为高职教育的出发点,以能力作为教育基础,建立“能力模块式”高职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并以此为蓝本,对全院20个专业的学生核心职业能力课程实施过程进行了分解和设计。又如:北方工业大学提出了如何借鉴加拿大高职教育经验突破我国高职院校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该校提出了建立新的“三条式”课程体系模式即,一条是全国各高校建立基础教育和人文教育课程模式;第二条是建立专业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课程;另一条是建立与社会行业实际相符的校内技术技能素质训练基地和在生产一线岗位技能训练课程,上述这三类课程有别于传统的条块明确互不关联的学科性质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模式,它会随学生课程的增加而逐渐变化成清晰的条式结构,且相互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1、按需设教,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逐步脱离和淡化传统的具有学科属性的“三段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培养方案和方式,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来进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组成。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是运用符合职业需要的专业模块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应以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使得大学生经过在校几年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成其毕业上岗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适应并迅速成为所在企业岗位的骨干型人才,因此,在专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者一个有着紧密联系的的有机整体,三者缺一不可,基础要为专业服务。在日常教学中,学生能够灵活、娴熟地综合运用自身所学到的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来处理在实际工作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一定要脱离和摒弃传统的阻隔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三段式”学科培养模式,以下是如何能够按照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来组成课程模块并施教。

一是参考借鉴加拿大的CBE模式。CBE模式以一种能力为基础的培养模式,它强调的是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行为能力是将来学生从业的根基,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所以,笔者认为借鉴CBE课程模式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它不仅改变了我国传统单一的“学本位”教育模式,还大力提倡岗位能力本位的思想,并在教学中全程贯彻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素质这一条主线,很显然,CBE课程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同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所要求的方向相吻合。

二是参考部分院校所提出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笔者认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思路可借鉴性较强,实用价值大,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该校提出:新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不能“一刀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应符合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并按照当地用人企业单位的实际技能需求来对学校自身岗位行业技能目标进行设计。目标在设计上以“实用”为主,对于学生应掌握的理念基础课程必要和够用即可,不必追求传统的学术完整性。该学院提出的基础专业训练课程设计模式由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目标课程、专业课程和理论课程等,此外,该体系的培养模式还附加了一部分为拔高学生基础技能的选修课程,如:计算机、外语等基本技能课程。

上述这种人才体系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在确定以社会生产一线的需要为需要目标办学,突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突出专业特色,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后总方针后,能够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各种具体实际情况,其教学课程、目标和内容不是一程不变的,可以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岗位变化以及实际应用灵活重组,使高职教学质量能够更加切实社会生产实际需要。

2、完善自我,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自身品德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同时,榜样也意味担负着更多的责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

任何人都不可能将自己不具备东西传递给别人,大学生从小到大都在校园,没有踏入过社会,涉世不深,自身的思想感情都非常单纯。教师是学生的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树立人生价值观的一盏明灯。“言教不如身教所以”,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自己的人格是教育学生前提和基础,自身日常的各种自觉不自觉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有些自己不在意的言行可能会深刻留在学生脑海中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第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使命感主要体现在自身的爱岗敬业上、对教育的责任心上、对学校教学的务实上、对学生学习的负责上,在具体日常教学当中,教师能够以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去,那么,就会产生伟大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同化着身边的学生,激发出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意识,成为现实教学中的最有效、最生动隐性课程。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执著的事业追求,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负责精神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应该用自己的优良品德,自身端庄的行为举止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应该用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自身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教学态度来打动学生。

3、贴合实际,将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纳入课程体系。

职业资格标准通常是指对社会上某一职业内其中的岗位所涉及到的岗位技能、素质、综合知道和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将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证书的有关培训纳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可以使得日常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实际,有效地推动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二者是完全一致性的,高职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为社会各行业的职业需要培养有能力、有水平的技术人材。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必须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资格标准当中所要求达到的职业知识、技能、素质完全融合高职教育课程当中去,并且作为高职教育教学大纲中的重要考核点。

我国的职业资格标准同国外相比较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科学合理性和规范可操作性,具体的职业技能的操作中要求具备高成本工作环境,资金的压力让许多高职院校望而却步,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内容作为选修课程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或者有部分学校虽然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但只挑选成本投入低的课程,专业种类较少,使得学生毕业后最终获得职业证书的人数寥寥无几,最终导致在校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没有显著职业技能能力特征,因此,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纳入到课程体系这一课题需引起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高职教育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高职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各大高职院校只有做好自身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打出有自己特色的教育品牌,形成强大的综合竞争力,才会在众多的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一个院校如果能够塑造出自己的品牌,办成独具特色的实践应用教育,是高职院校走向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笔者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一系列教学体系的改革、观念的转变,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定会更加的趋向合理、完善。

参考文献:

[1]林苏.“学做合一”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6,(2).

[2]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31).

[3]黄东晶,金慧.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9).

[4]陈金梅.广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的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5]刘炜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6]易兰华.我国高校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述评[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人才培养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