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影响问题的探讨
2013-04-29杨秀坤
杨秀坤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不断扩大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毕业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做一个初步了解,从高等教育模式分析这种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而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理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高校教育;大学生就业;现状;措施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比例下降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看,就业人数逐年攀升,因此就业将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艰巨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也会从精英向大众发展,每年我国有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寻找工作。根据数据显示,近两年大学生就业率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就业率的逐年下降,势必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负担。
2、专业难对口
由于就业难度大,很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已经不再重视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更多的人丢掉了所学的专业去追求考取工作轻松、收入较高的国家公务员职位,这样也导致了上百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不正常状况。因为就业难度大,专业不对口等问题,造成了许多大学生从事了自己根本不喜欢的行业,工作既不顺心,压力也大,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也与自己心中所期望的有很大差距,也造成国家对大学生培养成本的提高和浪费。
二、高校教育模式的弊端
1、专业结构设置不规范
高校的专业设置、体系结构、教学水平等滞后于社会发展,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另外,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知识灌输,缺乏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懂理论,不懂创新,只会背书,没有技术,这些高分低能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加之许多学校专业划分过细,导致一些毕业生知识面窄,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较弱,普遍缺乏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
2、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在实际的教学中,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了解不足、不能够很好定位就业指导在大学教育中的重心地位。就业指导报告也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对大学生必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以及体系性的理论指示教导,造成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效果不佳,从客观上也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如课程规划不合理,就业指导仅是针对毕业班学生,非毕业班则很少重视,实际表明,就业指导需要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只对毕业生实施就业指导收效不明显,且这样的就业指导既不科学也不系统;就业指导方法过于陈旧,没有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乃至个体的差异性,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就业指导教材杂乱也是一方面原因。
3、实践经验不足
大多数高校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塑造,不重视对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不懂怎样灵活运用于工作中已成为普遍情况。一些学校也打算通过开办社会实践操作课,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因为安排的时间、机会不足,或没有合适的岗位,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无疑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只能是不切实际。大家都知道,符合企业的人才经常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收益绩效的人,一个仅有理论知识而没动手能力的人多数企业是不接纳的。
三、转换高校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1、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实验性和创业创新课程。创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创业可以成就人生的梦想。很多大学生十分希望实验性和创业创新课程能从大一就先开设,让他们在学校里就学会创业的方法。高校课程设置的时候要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学科的交叉融合。第一,培养学生系统了解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其他的课程的讲座,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第二,可以把以前在毕业前实施的就业指导课程融汇于大学的全过程,以必修或选修课的方法进行,使大学生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储备。
2、加强社会实践。包括老师社会实践和学生社会实践。学校可以把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实践,学生在外实习,这样,教师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取向、用人原则、人才需求等,既可以适时为学生增加理论知识,又能够增强老师自己的技术能力,提升教育、指导、服务大学生的能力。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或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推出企业的一些研发项目,培养老师、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已成为企业优秀员工的毕业生回到学校,用身边真实的事例鼓励学生。利用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的大好时机,邀请企业人员担任评委,并向学生讲授企业的人才需求、行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推广,让学生近距离地知道企业现状,以实现顺利就业。
3、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那些管理人性化、规范的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较好的企业建立长久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以实现与用人单位的良性对接。这样毕业生就能够有相对固定的就业途径,也有利于因为社会需求变动而造成的就业率大幅下滑的状况。企业还能够通过事先融入到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去,把企业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有效地联系起来,这样有可能带来企业的成本,但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的文化,是一种有利于高校教育、学生就业和企业发展的多赢模式。
4、加强就业指导。对学生实施系统全面的就业指导,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好处,比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就业指导应该包含引导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和就业思想方面的指导。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是就业指导的重心,高校应该启发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择业道德标准,诚信做人,通过正当行为选择职业,帮助毕业生在就业信息方面进行指导,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抓住积极搜集需求信息的能力,学会筛选对自己有益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选择。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支持和指导,大力宣传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措施,对学生实施正确地培养、引导,以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改善就业困难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刘靖. 地方高校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2]邢志杰,由由. 我国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供需分析[J]. 理工高教研究,2004,01:6-8.
[3]张宝进. 多目标创新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43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