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参与度
2013-04-29胡建华
胡建华
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小学体育参与意识兴趣培养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而且越是高年级,这种现象越明显。该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悖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一、学生缺乏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原因1.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缺乏正确的思想意识。思想意识是参与行动的内在因素,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没有积极的行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而体育教学是改善青少年儿童健康状况不可缺少的因素。据调查,在回答“体育课重不重要”的问题时,大部分人认为“不重要”,只有44.7%的人认为“比较重要”。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些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不了解体育的功能,不懂得素质教育的实质,因而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和终身体育观。成人如此,可想象小学生深受社会氛围的影响,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的体育教学活动只是玩玩而已。当小学生初次上体育课时,他们对体育并不生疏,因为他们有幼时做游戏的体验和从周围人自由参加体育活动的印象。因此他们很容易把体育课理解成“玩”,这是他们头脑中的“想象”,而现时中的体育课往往会跟他们想象的不一样,这样使学生一下子感到生疏和失望,从而播下“厌学”的种子。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总要面对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时间难以尽兴、技术提高程度有限、人数多、场地器材不满足等“现实”,这种想象与现实的落差会由教师对教学目的的引导和教学内容的改造,以及教学氛围的营造而减少甚至消除,也会由于教师的“不在意”而扩大。其次,学生自身体质的差异。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在学习效果方面有两个很重要的区别:一是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显得易见,即是当场显示技能差别,一个动作做得好坏立即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而其他学科因是头脑中的知识,当场学习效果怎样,别人并不知道。因此,很快很直接的评价会使一些学习较慢的同学感到自卑;二是在集体项目中,学生之间的技能是要相互结合运用的,而其他学科很少存在学习效果的相互配合问题。因此,“后进生”在体育比赛中容易受到排斥,自信心受到伤害,这是体育教学中造成一些“笨”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2.教师本身的教学素质水平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在整个学校教育和教师整体中是具有特殊性的一个群体,即相对于知识学科的“文人”和艺术学科的“艺术人”,他们是“武人”的形象,有些体育教师总是以粗暴和强制的形象出现,学生也会因对体育教师“反感”而迁移到对体育教学的“厌学”。另外,有些体育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上课敷衍了事,心不在焉,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较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宜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文的工作,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低段年级的学生应从明意开始,会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的要求、简易的做法等;中段年级学生应学会观图明意,并能对文字部分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意;能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边读边议,逐步认识结论;高段年级学生要求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2.学生练习的方法体育教学间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分。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来体会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达到练习的效果。三、结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要求等的活动。这种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褚卫斌.论兴趣在新课程中的作用[J].青少年研究,2008,(S1).
[2]刘立军.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教学实效[J].宁夏教育科研,2010,(1).
[3]闻红侠.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新课程,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