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二单元

2013-04-29郭向利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姑娘小说

郭向利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箭(zǔ)伤(chuàng)下(piē) 踯不前(zhú)

B.骨(biān) 蹒(shān)挛(jìngluán)尊降贵(yū)

C. 脚(ké) 黑魆(xū) 忧(yì)鸡司晨(pìng)

D.服(shùn)伛偻(yǔ lǚ)品(yàn) 严加管(kàn)

2. 下列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拾掇 膺品 蕴籍 忧心忡忡

B. 鬈发 廖廓 犄角 破斧沉舟

C. 罂粟 暮蔼 揄扬 焕然冰释

D. 攒钱 褥子 颠踬 美轮美奂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凤凰县人民政府宣布从4月10日起,游客需要购买148元的门票,方能进入凤凰古城内。这一收取门票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B. 新一届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地强调,官员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尤其要刹住一些机关年底突击消费的歪风。

C. 禽流感事件发生以来,禽类养殖业首当其冲,全国肉鸡和鸡蛋市场需求骤然减少,雏鸡和活鸡销售严重受阻,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D. 四月初,人们还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却已经在大雪过后看到那甚嚣尘上的黄沙漫天而来。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对于央视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革命性的改革来说应该被给予掌声和鼓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B. 随着城镇化发展规划颁布时间日趋临近,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撤县设区”、“撤县设市”、“撤镇设市”的“大潮”,目前已有近百余县申请撤县设市。

C. 2013年5月10日,中国第一部印度国情报告在京发布,报告称,印度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但要释放出潜力来尚须清除诸多障碍。

D. 智能手机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迅速普遍,但与手机的智能化趋势相比,售后维修凸显出很多问题。

5. 下面句子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举起沉得像铁棍似的的单管猎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四周响起的嘹亮的回声,则沿着地平线隆隆地向前滚去 ②随着砰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道红光直冲云霄 ③冒冒失失地朝天开了一枪 ④一瞬间,耀得眼睛发花,星星失色 ⑤直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才消失在洁净的、对声音十分敏感的空气中

A. ③④②⑤① B. ③②④①⑤

C. ②③④⑤① D. ②④③①⑤

6.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明威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分别表现了人的灵魂的尊严和战争中人性的光辉。

B. 《墙上的斑点》采用了“发散式结构”,由斑点诱发无限思考,主题涉及文明、历史、文学、宗教、人生等,时空关系错综复杂,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

C. 《炮兽》中,在炮队队长勇斗大炮的场面中,血肉之躯和钢铁猛兽力量悬殊,显示出理性与野性、智慧与野蛮、灵巧与粗暴之间的较量。

D. “安东诺夫卡苹果”是全文的灵魂,不仅是实指一种美味的水果,而且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在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雨果,法国文学巨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旗手,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B.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现代著名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说创作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

C.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以文坛硬汉著称。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美国“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其语言简洁明快,体现其“冰山理论”的主张。

D. 蒲宁,俄国人,1933年因为“继承俄国散文文学古典的传统,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方法”,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

二、小说知识填空(12分,每空1分)

8. 叙述角度可分为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多采用___________ 叙述方式,有限视角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从叙述角度看,《桥边的老人》是以___________ 来叙述的;从叙述人称看,《墙上的斑点》是以___________ 来叙述的。

9. 小说有着自己的节奏,___________ 就是略写,一笔带过;___________ 就是详写,浓墨重彩。

10. 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组成。场景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引人物出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橘子

日·芥川龙之介

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和那身邋遢的服装。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

……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姑娘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

这当儿火车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

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11. 小说开头描写了“我”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坐在二等车厢里等待开车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小说中两次描写“橘子”的颜色,突出它金色、鲜艳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小姑娘”?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8分)

14. 按照意识流的写法,仿照下列句子,另选事物,写一段话。(4分)

我一定要跳起来亲眼看看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是只钉子?一片玫瑰花瓣?还是木板上的裂纹?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请你点评下面的一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不少于30字。(4分)

2013年5月,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有着3500年历史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此事一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丁锦昊也被人肉搜索。各界让当事人道歉和受罚的呼声越来越高;孩子的父母公开道歉,希望关注此事的人能原谅、宽容孩子的错误,毕竟孩子的承受力较弱,孩子的一生还很长。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写作(40分)

16. 小悦悦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路人的冷漠;杀人恶魔周克华又让我们见识到了人性中的残忍;就连圣洁的大学也接连出现杀人事件。面对这些,我们总在想人性的光辉被丢弃到了何处?而《桥边的老人》则叙写了一个因战争逃亡而疲惫不堪的老人却对他的动物们念念不忘的故事,从中折射出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对生命的尊重和博爱。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人性的光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猜你喜欢

姑娘小说
秋姑娘的信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泥姑娘
胖姑娘看过来
你是不是故意的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采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