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

2013-04-29喻宜发王罡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诗派黄庭坚陆游

喻宜发 王罡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加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闻/奇闻序/卷浩繁 绥/诚团结

B. 玉/大放衍/子自道 洁/疾风

C.遗/级而上落/不胜数笔/高和寡

D.色/暂露头展/差不齐 漂/淡明志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厮杀 脉搏 挖墙脚 额手称庆

B. 观摹 文身 明信片 委屈求全

C. 凑合 嬉闹 钓鱼杆 掎角之势

D. 平添 惊蜇 功夫茶 察言观色

3.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杨玉环一出现,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

B. 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

C. 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B. 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C. 鲍照生于乱世,身份地位极其卑微,但他才高八斗,志可凌云,功名之心尤其强烈,森严的门第观念与其远大的理想抱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D. 杜甫的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他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东晋诗人。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不做,归隐山水之间,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

B. 《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C. “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二、论述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陆游与江西诗派之关系

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陆游早年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风的影响,后来从军南征,亲历战争生活,因而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现实主义创作轨道。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诗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实践经验的日趋丰富,诗歌风格发生某些变化是很正常的。但是,诗风发生变化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了原来的诗学主张。

江西诗派自宗主黄庭坚起便倡导求新求变,如果说黄庭坚在元祐(包括之前)的诗歌作品具有瘦硬、奇崛、拗峭等特征的话,在其贬官黔等地及以后的作品,则更注重诗歌的平淡之美。黄庭坚在给他外甥、学生的书信中,不止一次强调应多读古人书,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这种思想可以说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黄庭坚既讲法度,又推崇创新,二者并不矛盾,讲究法度并不等于死守法度,而应灵活运用。江西诗派作者吕本中深谙此理,于是提出“活法”说,进一步阐明了如何运用法度,亦即继承前人艺术规则的问题。

正是由于黄庭坚并不谨守褊狭的门户之见,所以其门人弟子都以求新求变为能事。如徐俯曾答客书云:“涪翁之妙天下,君其问诸水滨;斯道之大域中,我独知之濠上。”(《清波杂志》卷5)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颇为不乐,显然意欲自成一家。正是由于这种追求新变、力求自成一家的倾向使得江西诗派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吕本中提出“活法”说后,“活法”之说,一时盛行于南北宋之交的诗坛,成为促进江西诗派发展变化的重要诗学思想。除诗歌发展本身的因素外,吕本中、曾几等江西后学都经历过“靖康之变”,社会环境和诗人心态与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中期大不相同,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变化实属必然。

此足以证明,将江西诗派视作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既然江西诗派本身也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曾几又是陆游的授业恩师,则陆游与变化中的江西诗派有某种契合之处便决非无端臆测。

事实上,陆游终生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曾几对他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陆游晚年为曾几奏议稿作跋,追忆说:“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时见。见必闻忧国之言。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渭南文集》卷30)在这篇短小的跋语中,陆游对曾几奏议稿的其他内容只字不提,唯独念念不忘恩师的这份爱国忧民之情,足证曾几此种情怀对陆游的影响之大。

陆游在诗歌探索方面与江西诗派的契合,还可以从他对晚唐诗的态度窥见一二。《剑南诗篇》卷45《追感往事》云:“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自谓宗晚唐。欧曾不生二苏死,我欲痛哭天茫茫!”对当时崇尚晚唐诗歌的风气十分不满。而自黄庭坚以来,江西诗派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凡此种种,都说明作为江西弟子的陆游与江西诗派的诗学祈向有着相当多的一致之处。

(摘自《文史月刊》)

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说明陆游和江西诗派有关系的一项是( )

A. 江西诗派本身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

B. 江西诗派作者曾几对陆游影响巨大。

C. 社会环境使陆游的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了变化。

D. 陆游和江西诗派一样,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

7. 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陆游虽然早年受江西诗风的影响,但后来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了现实主义创作轨道。

B. 徐俯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非常不乐,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黄庭坚虽然是江西诗派的宗主,但诗学有限,不足以做他的老师。

C. 江西诗派并不是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

D. 陆游晚年仍然念念不忘其师曾几的爱国忧民之情,这足以说明曾几的这种爱国情怀对陆游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8. 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游能取得卓越的文学成就,曾几等江西诗派的诗人对他的哺育是主要原因。

B. 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经验的丰富可以使作家彻底改变原有的创作风格。

C. 虽然同属江西诗派,但黄庭坚、吕本中、曾几等人的创作风格有可能不同。

D. 江西诗派的宗主黄庭坚后期的创作风格完全不同于其前期的创作风格。

三、古诗词鉴赏(36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子 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默写填空。(26分,每空1分)

(1)朝驰余马兮江皋,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2)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杜甫《蜀相》)

(3)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4)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5)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

(6)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7)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8)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杜甫《蜀相》)

(9)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 。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 。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 ! (陆游《书愤》)

(10)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12)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 。天台四万八千丈,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 。别君去兮何时还___________ 。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5)___________ ,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16)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17)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其二》)

四、作文(40分)

11. 请以“心有春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

猜你喜欢

诗派黄庭坚陆游
《诗》第27卷·三个“十”特大卷征稿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黄山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初夏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