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第二单元
2013-04-29何筱
何筱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熹微(xī)潦水(liǎo)矫首(jiǎo)窈窕(yǎo)
B.泠然(lěng) 优渥(wò)矜育(jīn) 蟪蛄(gū)
C. 夭阏(è)涸辙(hé) 绣闼(tà) 睇眄(miǎn)
D. 西畴(chóu) 拔擢(zhuó)祚薄(zà)逋慢(bū)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孤鹜 耘耔 险衅 云销雨霁
B. 盘桓 殒首 蓬蒿 舸舰迷津
C. 愁怅 希冀 懿范 命途多舛
D. 矫厉 暇观 瓯越 叨陪鲤对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B. 初到武汉,出门便不知东南西北,于是我买了本城市地图,按图索骥,终于游览了一些我神往已久的景点。
C. 谢谢大家的长期关心,希望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我们需要帮助,请你们鼎力相助。
D. 对于全球变暖问题,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而某些发达国家却作壁上观,态度消极。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 阅览室中的书籍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不高,二是管理力度不够。
C.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D. “严谨、严肃、严格、严密”,钱学森曾在黑板上写下的这四个词,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一生学术精神的写照,“四严”之中深藏敬畏。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优美散文。
B. 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初唐四杰”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C. 庄子,姓庄,名周,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D.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道学传序
陈献章
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曰:“也须焚书一遭。”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列传》中《道学》一编镂板,与同志者共之。《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书矣,公复于此留意焉。噫,我知之矣。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夫何故?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宜君子之忧之也。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讳,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
夫子没,微言绝。更千五百年,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载于此编者,备矣。虽与天壤共弊可也。抑吾闻之:《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
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著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见闻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
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
(《宋史》卷427)
6. 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 已:停止
B. 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 鲜:很少
C.宜君子之忧之也 宜:应该
D. 夫子没,微言绝绝:拒绝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认为是错误读书方法的一组是( )(3分)
①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
②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
③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④察于动静有无之机
⑤去耳目支离之用
⑥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认为,“焚书”虽然有错误,但也是可取的,因为它对于当时学风的背理和有害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B. 作者批判当今读书之人只是致力于记诵典籍中词句的学习方法,指出这样学习只会造成“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的严重后果。
C. 作者认为,读经书的目的是求人之道,以明本心,至于经学文字,它们不过如糟粕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价值。
D. 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要求研究学习的人不但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探求自己的内心,在探求中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公命为序,故及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断句及古诗词鉴赏(11分)
10.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断句不超过6处)
昔 齐 人 有 欲 金 者 清 旦 衣 冠 而 之 市 适 鬻 金 者 之 所 见 人 操 金因 攫 其 金 而 去。 吏而来缚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耳。”
1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1)词的上阙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16分,每空1分)
12. 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来者之可追。
(2)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6)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10)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13. 请以“美丽中国美丽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