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美育教学于音乐课堂之中
2013-04-29郭凤金
郭凤金
摘 要:所谓“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音乐作为一门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高中音乐;意境;歌词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因此,音乐教育就本质上来说就是情感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首先,在意境欣赏中进行美育。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其中包含的中心思想,体会歌曲中的美。例如,在教学《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时,在聆听“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时,我引导学生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中所表达出来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志强,体会音乐作品中所具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使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感受获得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
培养。
其次,在歌词鉴赏中开展美育。一首歌的完成包括作词、作曲、演唱等多个部分,作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却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部分。现今,在一些地区的语文教材版本中,像周杰伦《听妈妈的话》《上海1943》等歌曲都被纳入了教材,还有一部分考试题目借着《青花瓷》歌词,考查中国瓷器的历史。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歌词的过程中,感悟歌曲中蕴含的美。例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时,在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时,这是一首西北民歌,为了让学生在歌词中体会感受西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让学生在歌词的理解中感受苍茫辽阔的草原景象,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音乐中汲取精华,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审美能力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唐辛.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06).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