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分析

2013-04-29杨聪敏马长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工业化河北省城镇化

杨聪敏 马长海

摘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与协调情况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研究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国际上常用的IU、NU标准值法对河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但两者差距在不断缩小的结论。通过与全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比较,可知河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度落后于全国。而后从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方面提出促进河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963-03

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城镇化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有着内在的联系。河北省是中国的一个人口大省,其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河北省近年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变化、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促进河北省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关系指标

城镇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用IU和NU两个指标来表示,其中:

IU=劳动力工业化率/城镇化率,

劳动力工业化率=工业劳动力/总劳动力,

NU=劳动力非农化率/城镇化率,

劳动非农化率=非农产业劳动力/总劳动力。

研究表明,IU接近0.5,NU接近1.2,则城镇化、工业化与非农化发展越协调;IU远小于0.5,NU远小于1.2,则出现城镇化过度的情形;IU明显大于0.5,NU明显大于1.2,则城镇化发展不足[1,2]。

2 河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现状

河北省的国土范围包围着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接邻省区为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2010年河北省财政收入为2 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5 957.9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6 263.43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趋于下降趋势,居住条件、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改善离不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2010年河北省劳动力人口一共有3 865.14万人,如图1所示,按三大产业分,第一产业劳动力1 464.21万人,第二产业1 250.85万人,第三产业1 150.08万人,比例分别为37.88%、32.36%、29.76%,即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得比重最大,但所占比例在逐渐减小,由76.88%减少到37.88%;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逐渐增多,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例逐渐趋于接近;从事第二产业人员变化不明显,即工业化变化不明显,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总比例在上升。城镇化程度一般用城镇化率来表示。河北省的城镇化率在逐年提高,而且提升的速度比较快,2010年达到了45.59%[3]。

3 河北省城镇化和工业化间的协调关系分析

3.1 河北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测度

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通常用IU、NU来衡量。如表1所示,1985年河北省IU、NU分别为0.9857、1.683,说明当时河北省的城镇化发展明显不足,城镇化严重地滞后于工业化。劳动工业化率I在1999年左右出现小幅浮动,但总体上是呈递增形式的,劳动非农化率N和城镇化率U不断增加。劳动工业化率、劳动非农化率、城镇化率分别由1985年的21.82%、37.26%和22.14%增长到2010年的32.36%、62.12%和45.59%,可见三者间以城镇化率的增长幅度为最大,劳动工业化率的增长幅度最小。到2010年,IU、NU分别为0.7098、1.363,较1985年均有所减少,但仍大于标准值,说明河北省的工业化仍超前于城镇化,但工业化的发展并没有很好地带动城镇化的发展,不过已由之前的严重超前于城镇化,转变为逐步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即河北省的城镇化虽然一直滞后于工业化,但两者间的偏差正在逐步减小。

U-IU标准=U-2I=2U0.5-I/U=2U0.5-I/U

当IU>0.5时,U-IU标准=2U(IU-0.5)[1,2]。

1985~1997年期间,城镇化率U基本保持不变,劳动工业化率I有所增长,IU标准有所增长,IU有所增加,且IU>0.5,所以U-IU标准在此期间有所变大,即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现象有所加剧,但加剧的幅度不大。1998~2010年期间,城镇化率U上升的速度加快,劳动工业化率I的速度也加快,但I上升的速度远远小于U上升的速度,即IU标准上升的速度远远小于U上升的速度,且IU减小,U-IU标准=2U(IU-0.5)减小,即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情况在逐步缓解。

U-IU标准=U-N/1.2=1.2-N/U=1.2-NU。

当NU>1.2时,U-IU标准=(NU-1.2)。

1985~1997年间,城镇化率U基本保持不变,劳动力非农业化率N有所增加,NU标准有所增长,NU有所增长,且NU>1.2,所以U-IU标准增加,即城镇化率落后于工业化,且这种现象加剧;1998-2010年期间,城镇化率U上升的速度加快,劳动力非农业化率N的速度也加快,但N上升的速度远远小于U上升的速度,NU减小,U-IU标准=(U/1.2)×(NU-1.2)减小,即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情况逐步缓解。根据U-IU标准及U-NU标准,可以将1985-2010年间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划分为两个阶段:1985~1997年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且落后现象有扩张的趋势;1998~2010年城镇化依然落后于工业化,但落后显现不断的缩小。

3.2 河北省与全国工业化率、城镇化率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河北省工业化率较超前于全国平均工业化率,但河北省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落后于全国平均劳动力非农化率,说明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快对第三产业的发展[4,5];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全国的IU接近于0.5,NU接近于1.2,说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比较协调,而河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度落后于全国。

4 结论及对策建议

4.1 加速城镇化的发展,积极调整城镇化结构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前,河北省的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不足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所以必须加速城镇化的发展,积极调整城镇化结构,把大量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上去,把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去,如挖掘现有中心城市的发展潜力,把有条件的县城逐步提升发展为中小城市,并发展有特色的小城镇等。

4.2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城镇化能够吸纳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服务和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增加现实的消费需求,拉动GDP的增长。因此,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快城镇化进程。

4.3 调整和优化工业化结构,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从产业结构的变动来看,河北省工业就业比重在逐步降低,并且第三产业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第二产业相比较,第三产业在就业上有很大的弹性,并且对整个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因此,河北省需要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加快非农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建新,段禄峰.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测度[J].生态经济,2009(12):67-70.

[2] 朱艳硕,代合治,谢菲菲.济南市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评价与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2):70-73.

[3] 刘 涛,赵志亮.河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11(4):236-238.

[4] 钱纳里,赛尔昆.发展的格局[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89.

[5] 郭克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44-55.

猜你喜欢

工业化河北省城镇化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