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农民卖菜难引发的思考

2013-04-29陈艳

中国经贸 2013年8期

陈艳

摘要:目前农村经济出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农民种植蔬菜获得了丰收,但是却卖不出去,增产不增收;另一方面,城里菜市场的菜价居高不下,市民没有得到实惠。究其原因,主要是种植成本高、信息不灵通、生产目的过于趋利、流通环节多、运输成本高和刚性需求等方面因素造成的。解决的方法则是改善生产目的,提高服务。

关键词:卖菜难;成本高;菜价贵;盲目生产

一、怪圈现象与问题

据媒体报道,今年甘肃和内蒙古一些旗县种植的土豆,地头一毛钱一斤还没人买。当然,经过媒体报道和有关部门的协调,还有其他一些省市和商家的帮助,总算有了销路。江苏的大白菜、,上海、山东的卷心菜,河南、陕西的芹菜,虽然大丰收,但是却没有买主。有的地头收购价才几分钱或毛把钱一斤,但是在去年是七八毛钱一斤,相差如此之大。有着“榨菜之乡”称号的浙江余姚,一路走低的收购价格让菜农同样失去了丰收的喜悦。目前榨菜已从开秤时的每市斤0.27元降至0.2元,菜农基本血本无归。据媒体报道,山东卷心菜低至8分钱一斤(种植成本约0.4元/斤),丰收后滞销的蔬菜,反而成了农民的心病,济南市历城区一村民因绝望自杀。

然而,另一方面,据媒体报道,全国有相当一部分大中城市的菜价还是比较贵,而且不断地在涨,市民感觉真吃不起菜了。有些人甚至开玩笑说,明年干脆一起去种菜。一边是严重滞销的白菜价,另一边是吃不起的高价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种怪现象在我国已经发生好几年了。前几年山东、苏北的大蒜,东北、河南的红辣椒,苏北等地的银杏,山东、云南的生姜等都曾产生过滞销现象。今年,从洋葱、芹菜、卷心菜、大葱滞销到土豆滞销,农产品滞销浪潮一波接一波。如何解决农产品滞销,对策何在?成了当务之急。

二、原因浅析与对策

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综合媒体的有关报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生产成本高。据山东一位菜农算的一笔经济账,他种菜所需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占了生产成本的大部分。如果要与投入保持平衡,每斤卷心菜至少要卖3-4毛钱。而今年8分钱一斤的批发价,让人们口头常说的“白菜价”变成现实。

2.运输成本高。这是由油价和过路费比较高等因素引起。新疆乌鲁木齐一位网友认为,我国的物流成本在产品价值的25-35%之间,而正常国家的物流成本应该在6-12%之间。油价和过路费高是目前经济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3.菜市场的租金贵、损耗大。由于城市中地价比较高,商场和商铺的租金就比较贵。对于商贩来说,市场的摊位费、进场费、运输费、车辆损耗费,还有看不见的叶菜损耗,这些都得计算到菜价上。为了能够赚到钱,商家所付出的高租金自然就加到菜价上,于是就造成了收购价低,市场卖价高的奇怪现象。

4.农民盲目追求生产行为的最大经济效益。农民种地,希望年年有个好收成,这无可非议。但是,也应该懂得防止事物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简单道理。假如去年大蒜贵,今年就多种大蒜;假如今年青椒贵,明年就多种青椒……。这样盲目追求高回报、高经济效益必然会发生近几年来尤其是今年来发生的农产品价格时高时低,甚至收购价低于成本价的怪现象。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支柱产业,而不是短视行为,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对于农民来说,在结合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更要掌握生产和市场规律,不盲目地扩大种植规模和品种。

5.蔬菜价格持续走低应引起政府部门高度关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方面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计划种田,及时给予信息指导,在需要时向农民发出预警,把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建立多方协作机制,采取切实措施,千方百计缓解卖菜难的现实问题。对某些农产品过剩时,政府可把它收购储存起来;当农产品紧缺时,政府再把它卖出去。或者将农户与商家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或者从经济上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等。从现实情况来看,对于前者,看来做得不够理想;对于后者,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和协调,效果比较明显。笔者以为,前者是治本,后者是治标,我们更应注重治本。

6.农民没有价格发言权。目前,菜农处于农业产业链的底端,缺乏参与定价的话语权,是蔬菜价格低的一大关键原因。以超低的收购价,经过几道手续后,到零售终端面对消费者时,却出现价格翻番的现象。面对中国庞大的蔬菜市场,单个菜农的价格控制能力极弱,他们对市场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平衡好各方面利益。

以上就前一阶段蔬菜价低而又滞销的现象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对农村经济活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