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异化表述在演奏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013-04-29陈若良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针对性

陈若良

【摘要】演奏教学针对的是个体的人,人对客观事物和语言词汇的感知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个体差异。演奏教学需要在规范化表述基础上结合差异化表述,才能使学习者更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演奏规律。认真研究和总结差异化表述及其所针对的教学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演奏教学 差异化表述 严谨灵活 针对性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器乐演奏教学中的心理错觉与行为障碍”(09YJAZH012)。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22-02

随着规范化、程式化的演奏教学模式在无形中形成,演奏教学中表述的方式已基本被固定下来。但由于生命个体对客观事物、语言词汇等的理解感受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演奏学习中的问题及原因又较为复杂,规范化表述尽管比较科学完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相当的局限性,需要差异化表述进行调整和补充。

差异化表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主动调整表述角度和方式,以更加完美地实现表述意图的语言活动。器乐演奏教学针对的是个体的人,演奏教学是塑造人的行为的工作,差异化表述在演奏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在欧洲音乐院校教学中一直得到既普遍而灵活的运用。

演奏教学中的差异化表述可以说是一切区别于传统教学表述、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语言实践。它有以下特点:

一、差异化表述从新的角度、新的侧面看待问题,体现出独特的视角。

例如:对演奏时肌体的基本状态——“放松”,这是对演奏基本状态传统规范的定义,几乎每个学习者从一开始就面对这个概念和要求。但不少人对“放松”感觉纠结不清。演奏中很多问题与“放松不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的心理感受中,“放松”是肌体静止、松懈的状态。在他们心中,“放松”与演奏这一肌体的行为动态模式、與积极的肌体运动是相矛盾的。这些人在演奏中很难体会完美的“放松”。

对有这些问题的学习者,一个典型的差异化表述是把肢体的演奏基本状态定义为“柔软”,把“保持肌体放松”的概念换成“保持肌体的柔软”,并在具体教学中加以运用,如保持“手的柔软”、保持“手腕的柔软”,保持“手指的柔软”等等。

对手比较僵化的人,“保持放松”、“用力”后迅速回到“放松”很纠结,在“放松”中“用力”也比较矛盾。“放松”常使一些人误入“松垮”、“懈怠”的状态。但“保持柔软”,在“柔软”中发动“用力”,“用力”后恢复“柔软”却相对可行。“柔软、轻松”的感觉却较少引导肌体的消极感受,在肢体“柔软”的基础上发动演奏行为对一些人是一种更可把握的状态,也更便于实现意识与感受对肢体状态的正确引导。

“保持柔软”对演奏时手对乐器的“触摸感”、对细腻把握和感受乐器,对演奏的速度、准确、协调等诸多因素都有帮助。“柔软”感对消除肌体在运动中的矛盾意念,化解僵化不自然,保持动作中肌体的“协调”有较好的作用!可以说除钢琴这一对肌体要求较特殊的乐器之外,对弓弦、管、键等不需过分力度的乐器演奏都有裨益。

对“放松”还有其他差异化的表述,如:演奏时“保持肢体的舒适”可化解一些人在演奏中难以察觉的动作的生硬不适;“保持轻松、轻巧”对习惯于演奏过份用力的人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轻松”涵盖了演奏用力方式和肌体状态两个方面,也有助缓解“用力”和“放松”的矛盾感受;“柔软、舒适、轻巧、协调……”有利于引导整体的动态的肌体协调状态。

如果说“不要僵硬”是对“保持放松”最早的差异化表述,那么“保持柔软”是对“不要僵硬”的又一次同向但差异化的表述。

差异化看起来仅仅是词汇的变化,其实是从新的角度,表述和唤起肌体状态和心理感受的另一侧面。对阐述、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在演奏学习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上,差异化表述体现出更开阔的眼界,更深入、全面和独到的认识,更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比如,在“练琴”这一演奏行为的构建上,对有音乐表现愿望的人,练琴主要是音、节奏、速度、指法等各种音乐元素的有机组合和建立过程,是音乐伴随演奏行为的重复、完善、记忆和再现。而对处在与演奏学习同步建立音乐表现意愿的人,“练琴”面临很多问题。差异化表述显示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效果:有的涉及到大脑注意的转化、注意分配的调节。从早期注意音位目标,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进到对演奏行为主体综合感受的转换,将音乐表现意愿与行为高度融合。有的从心理学上的左脑模式到右脑模式的转换进行分析,引导人对音乐与行为感觉的综合关注,培养综合整体的演奏思维,具体地引导音乐与演奏行为的综合构建与再现等。学习者避免了很多的茫然摸索,能更顺利、自然、有效地建立整个演奏的行为过程。

多样的差异化表述在诸如再现障碍等演奏心理行为方面也有特异的作用。比如,对于演奏时的怯台紧张,传统上主要从演奏者心理上找原因,比较空泛地要求演奏者调整心理、放下包袱、克服紧张,或要求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关注音乐本身,淡化对手及演奏行为的注意……。差异化表述之一却现实地指出:“关注音乐避免紧张,并不是要抛开发动演奏行为的主体,也不该忽略演奏行为,而是不孤立地、排它性地关注手指和音位,导致顾此失彼……”[2],它切实有效地引导学习者注重平时练习中内心音乐与肢体行为和感受的水乳交融,形成音乐与演奏行为的整体记忆,,一步步实现演奏行为的再现。这比之空泛的心理要求更明晰具体,更利于学习者把握和遵循。

差异化表述对动作的优化和行为感受的培养,对与音乐相结合的行为定式的表述,借鉴和强调器乐演奏行为的舞蹈属性,将演奏定义为歌和舞的艺术等等,这都是传统教学表述所未曾涉及的。

三、差异化表述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它在传统规范表述难以起效时,针对问题出现,并不断自我调整、完善和丰富。

有的键盘乐器在理论上表述“触键”时是:“用手指的力量触键,触键后手指恢复放松……”。这种表述使一部分学习者产生难以察觉到的错觉:在他们的手指运用意念中,每一次触键都是手指本身肌肉的一次收缩和放松。这样的手指常常难以始终处于相对的松弛状态,对快速和高难度的演奏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个问题,较早的差异化表述指出:要“用指掌骨间肌肉带动手指触键,手指松弛……手指本身的肌肉只是使手指到达需要触击的键上……”[1]。这可使手指免除错误的触键意念,从根本上解决手指高技术要求时存在的紧张和不自然。

过去传统键盘教学的手指训练常从“用力”开始:“尽力高抬手指”、“用力触键”、“触键扎实、有力”等,通过“用力”触键慢慢“活动”开手,最后实现手指的自如和灵活。这对于手不够松弛或已经僵化的学习者来说,常常造成不适,甚至形成错误而顽固的神经支配。对此差异化表述调整为强调“轻”的作用:要“轻松挥动手指,先“轻松地弹奏”,让肢体、手的各个部分先获得轻松协调合理的运动方式,再逐渐增强到需要的力度。这对避免肢体各部分的相互矛盾,防止固癖有相当的帮助。

差异化表述有时体现出对词汇运用的慎重。比如,“击键”的“击”字常常在无形地暗示引导人“强”、“猛烈”的用力,差异化表述特意辅以提示性词汇“轻松地击键……”进行矫正。

差异化表述客观地广泛存在于各种乐器教学中,比如:对钢琴教学中“从肩关节到指尖……如一个吊桥”的传统表述,差异化表述修正为“从锁骨和胸骨、从心里作为起点到指尖……如一座吊桥”。这使手臂这“吊桥”的起点深入到人心中,解除了一些人肩关节的不松弛,使弹奏的力量传导更加通畅,有助引导发自内心的弹奏习惯;手风琴教学中“保持风箱的平稳”被换成“保持风箱气息的平稳”,将人对风箱外在的注意和操控,转到对风箱气息——仿佛歌唱的呼吸——的关注和控制;小提琴左手手指柔弦时“保持手指相对放松”说成“保持手指的相对柔软”……,只要稍加留意,我们能体会到差异化表述细腻的感受和周全的考量!

差异化表述起源于差异化地看待学习者以及演奏教学中的问题。它与传统的、规范化的表述殊途同归,最终是为了无差别地实现演奏水平的提高。

规范化表述一般体现为文字,差异化表述主要见于语言。它更灵活,更个性化,它从新的角度、新的层次传授演奏教学规律,避免了程式化,教条化,是新的表述方式的尝试和总结,是对传统教学表述有益的完善和补充。很多针对普遍问题、行之有效的差异化表述将成为新的规范得到普及。

差异化表述的意义在于强烈而鲜明的针对性。一切不针对具体问题、缺乏严谨考量的表述,只能被称为随意化而不是差异化!我们要重视差异化,反对随意化!

我们应像对待一切教学创新一样认真对待差异化表述,应认真深入地研究分析演奏教学中出现的各种不同以往的表述方式极其所针对的问题和它们的现实作用,这对丰富演奏教学法,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效地提高演奏教学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József jiat, Budapest Colvinó Kiadói ház《Piano teljesítmény jártasság》1957

[2]M Flamini Dario, 2006

猜你喜欢

针对性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援引材料论证要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秋涝季节要针对性管理苹果园
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