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

2013-04-29翟慕香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师应主体数学

翟慕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54-02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首先最主要的问题是搞清传统的“应试教育”与现代的素质教育的区别:前者是选拔教育,也是“淘汰教育”;后者注重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加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原则呢?现结合自己的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学习,是伴随着人的青少年时期乃至一生很重要的活动。作为参与这一活动的学习者,是自主的、能动的,是具有鲜活生命意义的主体。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努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主体性,还生命主体之本色,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形成了一种传统怪圈:即习惯于以增加教学时数、加班加点、采取题海战术灌输知识等来提高教学质量(准确地说是应试质量)。这种怪圈形同枷锁,严重束缚了学生,使得原本鲜活的生命主体变得唯唯诺诺,少有主见,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知识的容器,只会机械被动地接受填充。为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轻负高效地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我认为: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想、课中认真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能力,提高成绩。

首先,教师课前要精心设想、努力钻研,看准学生这个突破口,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立足于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发挥四十分钟的最大作用。为了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好好深钻大纲和教材内容。立足于教材,确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包括知识、能力、思想教学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练习,设想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其次,教师在课中应依据备课设想,结合课堂教学流程的实际状况,随机应变,灵活实施各种策略,多方刺激、感召学习主体的鲜活“生命力”,引导他们在自然状态下,真正自主地学习、发展,通过自己的主动努力,尽量自行探究,获取知识。以下是本人教学实践的几点初浅体会。

一、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主体生性好疑,遇事总希望知道个明明白白,了解个水落石出,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学知识的连贯性,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环境造就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学生自然会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无拘无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发挥。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最重要的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微小、不太明显的进步,应适度的表扬肯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自尊。特别是学生那些“标新立异”独特见解的,或不迷书、不为师,敢于向书本、教师质疑的,教师都应该充分地激励评价,表扬赏识,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应理解、宽容,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机会,并耐心地帮助和指点,直至学生改正错误为止。这种充满爱护、理解、尊重的环境,呼换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学。同时教师应乐教、善教,注意教学的艺术性。以亲切、热情、和谐的教学态度,生动、形象、幽默的教学语言,使教学气氛轻松、舒畅,学生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创设主体学习

主体生性好动,我们要尊重学生言行,让他们自主自觉地活动,多进行有意义的、高质量的学习活动。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学生主动的“学”被教师的“讲”所取代,学生处于非主体地位,主动性变成奴性。因此我们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从陈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把学生的学习主体还给学生,实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发展。

三、指导自主学习

主体生性好美,追求严谨,崇尚先进。成为榜样,受人羡慕,是他们的美好愿望。学习习惯好、学习方法新的小学生多是成绩好、学生喜欢、老师信任的标兵。而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养成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计算仔细、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主体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趋势,可让学生受用终生,也是我们教育的至上追求和最终目的。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极具挑战性,我们一线教学者只有不断探索研究,真正注重学生主体,让学生永葆主体本色,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成长,才是数学教学的最佳归宿。

四、实施分类学习指导

只有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的教,才能落实每一个学生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个体的实际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立差异学习目标,保证不同学生都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个别教学,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学生个体活动,加强巡视,有针对的进行个别学习指导。教师应十分注重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课堂的提问,有难度的问题先让优生回答,再让学困生模仿一遍;容易的问题先让学困生,再让优生评判、补充布置A、B、C弹性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即使是同一道题目,学困生只要求用一种解法;学习中等的学生会用一种解法后,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学优生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解,是练习达到;下保底,上不封顶。这样的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承购的机遇,从而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向更高的学习目标奋斗。

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作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当务之急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课堂上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加快数学课改实验的实施进程。

猜你喜欢

教师应主体数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