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方式的思考

2013-04-29张丽萍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再创造非智力因素教学方式

张丽萍

【摘要】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人结合多年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摸索,分别从非智力因素、教学方法、合作精神、度的问题等四个方面,浅述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方式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式 非智力因素 再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53-02

通过我阅读诸暨市直埠镇教育办公室马伟大老师的论文,我很受启发和鼓舞。论文中有两点观点我很赞同:一、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二、注重课堂教学的“空白效应”。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今天看到马伟大老师的文章,也对新课标数学教学方式产生了以下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即从数学自身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我们的教学方式应怎样转变呢?

一、培养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是重中之重。

从近几年的中考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对“双基”会了、懂了,但是在解题时不熟练、不准确,数学思想方法教师都讲了,强调了,学生也练习了,但是解题时想不到,用不上,只会照搬题型,遇到新的情境就束手无策。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没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及活动,把知识、方法、思想真正落实下来。造成学生思维处于被动状态,即使学生具有勇敢的精神,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培养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求知欲、毅力等),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设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才能自然有效地形成知识的再创造,获得成果。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千篇一律。

如:美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提倡。讲解法、探究法、发现法、实验法都是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完整的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智力。例题:有1000千克的大米,10千克放一袋,可以放几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并画图说明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巡视全班,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启发性问题,如:“假如类似这样的题,已知数都是整数,你怎样解决?”“你能想出一个算式来吗?”“你可以用什么样的图解?”等。当大多数学生解出来以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法。把不同解法都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评价哪种解法比较好,最后让学生用他们发现的比较好的解法做练习题。教学方法是随着数学课题,所教的学生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而变化的,不能千篇一律。每节课进行教学时,也不一定单纯地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有时可以把几种教学方法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时代的呼唤。

心理学告诉我们:未来的社会需要广泛的协作,未来社会的人如果不懂合作,不会合作,只知道养尊处优,把自己闭锁在个人的小天地中,缺乏交往,心理脆弱,是难以做出成绩来的,甚至难以生存。“合作学习”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分手友好的競争精神。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可把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逐步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要有节制,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滥,就会适得其反,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第一,出现新知识,遇到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二,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功效。

教师注重和学生交流情感上的互动,舍去了高高在上的尊容,回到了学生的身旁,深入到学生的群体当中。特别是采用了这种分组教学,教师能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活动,增强了师生的亲密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古人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也”。

四、注重课堂教学精、讲、度的把握。

目前许多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摆脱“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课堂教学上依然存在着“讲解如山”、“练习如山”这“三座山”。

这三个障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弄得人人“身心疲惫”、“不堪重负”,必须推翻。心理学告诉我们:“满堂灌”的教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劳,容易引起学生的“分心”现象。而留下“空白”,学生就可以从中得到积极的休息,由听转为思。

教师对课堂教学要掌握一个“精”字,讲其当讲,略其当略,抓住重点作点拨和提示,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少做一些现成结论。

对课堂提高,要把握一个“度”字,既要有问题的转换和应有的层次感,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逻辑思维能力。该问的要问,不该问的坚决不问,做到“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选准时间,问在教学当问处;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当处;注意对象,问在学生需要处。把课堂教学中的“空白”留得恰当,学生理解能力就能在这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升华。

练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形式灵活多样,静中求活,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许多教学事例也证实,空白效应是很大的。能使学生有联想,有垂直思考与平行思考的交叉点,上下联系,左右贯通,新旧融合,用所思、所虑、所获填补思维的空白点,获取预期的效果。

以上四点都能有所改变,才能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一重要环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再创造非智力因素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广告翻译探微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基于中学数学“开放式多循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