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途经探析
2013-04-29李家全
李家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42-01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开展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提出的,主要针对当时僵化的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核心理念,是使中国国民教育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一条教育的总原则,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南和标准。就目前国内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情况来看,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上都有所改进,但是这种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方法改進的幅度并不大,数学素质教育在不少地区更多地流于形式,被认为传统有效的“题海战术”仍然被视为教师和学校的制胜法宝而广泛使用,明里暗里的强化班、提高班,乃至学校教师个人的家教班大行其道,不但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给家庭增加了额外的教育开支,使教育成本上升。同时,也没有充分尊重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析,旨在引起教师、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切实提高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改变以高考指挥棒为中心的功利主义观念
在国内不少中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中,受社会功利主义、世俗主义倾向的影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功利主义,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成绩教育的过分关注,而在这关注的背后,仍然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仍然是学而优则仕的陈腐观念。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没有从旧的应试教育的影子中走出,相反,单纯追求高分的功利主义色彩更浓。在有些家长看来,学生学习优秀,就能上一流的重点大学,就能有好的前程,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仍然排在首要位置。不少家长给学生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数学补习班,并且希望能像药到病除那样很快就看到学生成绩的提升,如果学生的分数短期内不见提高,学生家长就会表现出焦虑,甚至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还有的家长不惜“重金买分”,即用金钱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每进步一分或一个名次就有多少相应的奖励等;而在学校,则是仍然继续把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老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于是,在家长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数学教师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提高学生成绩,最大限度地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给学生施压,施行周考、月考过关制度,并“坚持不懈地”搞“题海战术”。于是,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疲于奔命,学生的厌学情绪进一步提升,不少学生更加沉溺于网络世界,寻求精神的暂时解脱,以获得愉悦体验,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的学生甚至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表现。正常的家长子女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遭到扭曲,表现为一种相互对立、乃至敌对的紧张关系。这些都从根本上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标准,不但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也不能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融入社会。因此,必须摆脱传统的以高考为中心的错误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为本,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本,放弃以数学分数来作为衡量学生、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同时,数学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放到首位。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相对枯燥性,数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温馨的师生关系。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正遭遇青春成长的叛逆期,他们的身心正经历和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刻,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对周围的事物,他们既充满好奇,又心怀畏惧,既自负,又自卑,对老师也往往采取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没有与老师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不利于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对其施加影响,增加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公平对待学生,多找学生谈心、聊天,多与学生一起开展各种互动活动,增加师生友谊和感情;二是要发挥学生课堂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增加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作用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三是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力和艺术性。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用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数学教学,把教学内容与以前的学习内容进行自然地无缝联系和对接,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数学素质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具备了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才能增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深挖其中的数学思维方法,在讲授时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并鼓励学生对各种数学问题进行分类;二是特别重视对于数学概念的讲授。概念是逻辑的基本要素,数学概念本身就是数学规律的体现,因此,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直接关系学生思维逻辑的结果。数学教师应利用讲授、发现与启发等多种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为其进一步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打好基础;三是在与学生的各种共同活动中积极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基于良好师生关系开展的各类与学生的互动活动,都是难得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在这些活动中,气氛轻松,心情愉悦,是传授真知的最佳时刻,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对数学问题的争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辩论,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宝军.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科技,2011(1).
[2]鲍海霞.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点思考[J].吉林教育, 2006(6).
[3]郭桂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