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走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误区

2013-04-29刘厚春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误区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刘厚春

【摘要】新课改实施有10年了,教师们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便也存在诸多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教师们只有深钻教材,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并在课标理念引领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走出解决问题教学的误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36-01

从2003年开始,我县全面进入课改实验,新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我们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版块从课本中销声匿迹,取而代之是全新的“解决问题”,教师也是从这时开始,开始了孜孜不倦地寻求着解决问题教学的良策。

因为工作关系,我深入课堂或外出学习听课机会较多,这7年的时间中,我共听课400余节,其中听解决问题教学的课达100余节,我发现了很多老师在教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诸多误区,他们在摒弃了传统应用题教学方法的同时却又对如何教学解决问题茫然不知所措。这当中当然不乏上得相当成功的范例,但总体来说,暴露的问题要远远多于成功案例。

误区一:绚烂夺目的情境创设,冲淡了课堂教学主题。

教材十分重视创设和再现生活情况,把解决问题教学放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所以我们有的老师误解了编者意图,为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创设了绚烂的情境,而忽略了解决问题本身。

误区二:车水马龙般的课堂活动,打乱了学生的正常思维过程。

这是我听的一位年轻教师上的四年级上册的一节关于“怎样购物合算些”的教学参赛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训练有素的齐唰唰向后转,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部分调皮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这样讨论完后,很快,老师根据小组汇报,板书出了例题答案。接着,老师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我在听课时,发现有的学生从始至终都和听课老师一样,当忠实的观众和听众,当然也没怎么学会本节课的内容,就连课堂练习题的答案也是通过与同桌交流获得。

误区三:蜻蜓点水式的问题讲解,学生听课尤如雾里看花。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转变角色,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部分教师片面地曲解课标精神,在教学中,尤其是解决问题教学中不重视教师的讲解,完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替代了教师的讲解,结果适得其反。

误区四: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忽略了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方法。

多数老师知道解决问题教学难,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考试时所占的比重又大(一般20~30分),所以反复练习,强化训练就成了这部分教师最有效的方法。他们做法是:把书上、练习册上、单元试卷上反复出现的题目让学生反复做,有些学生做了近十遍,当然,在做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也机械地背下了这些题目的解答算式,考试下来成绩也还可以,但一旦变换题目或出现学生没训练到的题目,往往出现班级学生“全军覆没”的可悲现象。

误区五:片面追求的解题方法多样化,让学生无从取舍。

当然,“解决问题”教学的确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过只要我们冷静思考,深钻教材,也不是无计可施。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走出“解决问题”教学的误区。

一、恰当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恰当地运用情境,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所学习的新知识找到着陆点。

二、准确地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明晰题目要求

西师版教材的“解决问题”和传统教材的“应用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条件和问题十分清楚,学生简单阅读就可做题;西师版教材的解决问题往往以情境出现,这儿一个图,那儿一条提示,学生往往看了半天还没找到要求或有用信息。从学生的考试答卷看,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没看清要求或没找准信息失分情况也相当严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分析、整理,理清题目中的已知和所求,为下一步解题作好准备。

三、合理的讲解引导,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课标提出: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上面的描述不難看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通过独立的思维过程构建数学模型,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如何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寻求解决问题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应通过合理的讲解引导帮助学生弄清题目结构特点,整合所学知识,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如: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利用所学公式、利用四则运算的意义等列式解答。),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科学地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强化训练,就不能形成能力,并且,随时间的推移所学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也会慢慢遗忘。因此,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非常有用。

如何才能科学地组织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层训练。这类训练主要解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本问题。

2.结合题型,分类训练。每类解决问题的题目均由不同的基础知识为支撑,通过训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巩固,并结合题型特点,牢固掌握解题方法。

3.及时反馈矫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机械重复。

总之,只要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不断学习、探索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经验,去伪存真,摒弃传统教学呆板的模式,重构科学的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就一定能走出解决问题教学的误区,重新找回教学的乐趣。

猜你喜欢

误区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