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粮食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对策措施
2013-04-29熊圣国等
熊圣国等
摘 要:分析了目前江苏里下河地区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粮食生产;障碍因素;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8-01-02
1 影响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近几年来,虽然粮食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水稻、小麦播种、灌溉、收获等主要农事操作均实现了机械化,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投入力度,出台了农机补贴、水稻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稻麦良种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提高了小麦、稻谷最低保护收购价,种粮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由于存在着以下一系列障碍因素,仍然严重影响着粮食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1.1 种植规模偏小,粮食生产效益得不到有效提升 目前绝大多数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0.67hm2左右,1hm2以上的显著减少。一个农业生产的家庭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必须达到3.33hm2以上才有较好的生产效益。由于粮食作物种植规模偏小,生产优势不强,种粮效益得不到有效提升。
1.2 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低,素质差,严重制约着粮食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主要是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和中年男劳力都进城打工。由于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差,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普及速度慢。而省工、节本等简单的农事操作方法如直播稻、旋耕麦很受广大农民青睐,尤其是直播稻不推自广,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已成为目前广大农村水稻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
1.3 偏迟熟的粳稻品种以及直播稻种植面积过大,严重影响了稻麦两季双高产和全年粮食丰收 目前生育期短的杂交籼稻种植面积很小,水稻品种布局以偏迟熟的粳稻品种为主,特别是近几年迟熟中粳淮稻5号的种植面积较大,中熟中粳如连粳7号、9号等品种的全生育期也比较长,早熟中粳如镇稻99、武运粳21等品种,由于产量潜力小、品质不佳,种植面积始终只有30%左右。直播稻由于播种落谷期分别比人工移栽稻和机插秧推迟一个月和20d左右,不仅对温光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水稻产量潜力及生产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生育期显著推迟,成熟期比移栽稻推迟7~10d,水稻收获腾茬期过迟,小麦播种期比常年推迟7~10d,严重削弱了小麦的抗灾夺高产能力,小麦产量不高不稳、徘徊于350kg/667m2左右,严重影响了稻麦两熟双高产和全年粮食丰收。
1.4 水稻机插秧和小麦机条播的发展速度缓慢,始终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由于千家万户较小的粮食生产规模,水稻机插秧和小麦机条播的成本代价较大,广大农民舍不得投入,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成为影响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盐城市部分县区直播稻面积已占水稻面积的90%以上,少数镇是清一色的直播稻;20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的小麦机条播,巅峰期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目前已退至10%以内。
1.5 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仍然较大,抗灾能力不强,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又一障碍因素 粮食生产是露天工厂,受大自然的影响很大。粮食生产期间风调雨顺的年景固然有,但机率不高,更多的是出现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如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连阴雨寡照、高温逼熟、干热风以及各种病虫草害的危害。2011年夏熟小麦生产期间遭遇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和冬季低温冻害,2012年夏熟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到连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特大发生和流行,小麦产量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6 农业社会化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众所周知,目前广大农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但很多组织流于形式,作用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出发点是想争取国家的经费投入。当然也有一部分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搞得较好,如秦南农机合作社、冈中加兵农机合作社,统一进行水稻机插秧服务,面积达到333.33hm2甚至666.67hm2以上,但绝大多数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机械作业、植保机防队防病治虫除草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致使缺劳动力以及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成为粮食生产的困难户。
2 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对策措施
2.1 积极推行“旱改水”,确保稳定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由于近几年水产养殖业市场走俏,效益较好,水产养殖业面积迅速扩大,毁粮田围垦鱼塘、蟹塘的现象不断发生,加之公路建设、集镇规划及工业用地等,每年都在不断地蚕食粮田,粮田面积不断缩小的局面难以遏制。粮食主产区可通过“旱改水”保持或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主要是缩小大豆等低产低效和棉花等产量效益不高不稳的经济作物面积。
2.2 以实施高产创建为契机,全面提升大面积粮食生产水平 紧紧抓住实施水稻、小麦高产增效创建项目的契机,集成水稻、小麦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安全配套技术,加大机插秧、机条播、精确定量栽培、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等新技术新农艺方法的示范、推广应用力度,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和促进大面积粮食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
2.3 重点推广主体品种,充分挖掘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 全面推广普及高产稳产优良品种。重点推广连粳系列、淮稻系列和盐粳系列等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耐病性较好的优质稻品种,种植面积3.33万hm2以上,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小麦品种布局,以郑麦9023为主体,积极扩大扬麦18、扬辐麦4号、生选6号、宁麦13等对小麦赤霉病抗耐性较强且产量水平较高、品质佳、综合抗倒抗病性较好的品种。
2.4 大力改革粮食生产方式,全面推广机插秧和机条播 下大力气推广普及水稻机插秧、小麦机条播技术,千方百计促使水稻提前收获腾茬,确保小麦适期播种,走出“水稻迟成熟迟收获、小麦迟播种晚出苗”的恶性循环,努力提高小麦生产的抗灾能力和产量水平,实现全年稻麦两熟双高产。特别是水稻机插秧,要在适时栽插严防超秧龄,提高水稻栽插质量,努力减少缺株少苗,确保基本苗密度达到8万~10万/667m2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地提高水稻机插秧的产量和效益,使水稻机插秧与直播稻相比,彰显出更多的优势和生命力。
2.5 以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为抓手,全面提升科学种田水平 随着青壮年大量进城务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以老人和妇女居多,因此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活动,提升农村留守人群接受新技术新思想的能力将有利于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通过农业科技入户指导、技术培训等优质服务,使农业科技示范户掌握水稻、小麦生产的关键技术,从而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应用普及率得到了明显提高。2013年科技入户工程要向纵深发展,扩大示范户的范围,加快示范户的轮换速度,让更多的农民当上科技示范户,进而辐射带动更多农户。
2.6 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提升粮食生产规模效益 积极引导缺劳力缺技术缺装备的农户承包的土地流转给种田能手,逐步发展家庭农场,生产规模控制在2~3.33hm2,同时采取扶持政策和惠农措施,逐步提高6.67hm2以上特别是13.33~20hm2粮食生产大户的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提高种粮大户的科学种田水平,迅速提高全区粮食生产能力。
2.7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着力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点是为广大农民特别是缺劳力的农户提供收、种、管等配套服务,如水稻机插秧、小麦机条播、植保机动弥雾机统防统治、灌水、联合收获机作业等,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特别是缺劳力农户的后顾之忧。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