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应诉澳双反调查的经验分享
2013-04-29李力
李力
编者按:沸沸扬扬的欧盟光伏双反案即将尘埃落定,当价格承诺开始生效时,对那些没有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出口商,反倾销税率将大幅上升。不仅在欧盟,最近一段时间,外部环境趋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面临的外贸环境异常严峻,澳大利亚铝轮毂双反调查的“双零”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2011年11月7日,澳大利亚海关正式立案发起了对我国铝合金轮毂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在该案件中,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代理浙江曙光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曙光)全程配合应诉。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律师和曙光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获得了“双零”结果。
知己知彼
官司就像打仗,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诉“双反调查”更是如此。因为我国出口企业的对手不仅仅是进口国的起诉方,而且还包括进口国的调查当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调查当局并不是一个中立的裁判者,他们实际上是进口国的行政机关,是倾向于保护其国内产业的守门人;而双反调查的目的也不是实现“正义”,而是设法实现起诉方的战略意图,即保护其国内产业不受中国产品的冲击,保护国内的工人不会因此而失业。
澳大利亚给予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可以按照我企业内销价或成本构造价格认定“正常价值”。这是本案最大的特点,对我国应诉企业而言,也是最大的优势。
澳大利亚程序非常紧凑,从填报答卷到实地核查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多数案件在7个月左右就会出最终裁决。这给整体应诉工作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应诉工作。双反应诉看似时间宽裕,其实不然,因为一旦双反答卷提交给调查当局了,很多已经披露的基础情况就无法再收回,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就无法在后续程序中再挽回。所以,必须在提交答卷之前就把所有的应诉方案、应对实地核查的策略、对一些瑕疵的解释理由想清楚,安排好。而从正式立案到提交答卷,往往只有40天左右的时间,非常紧张。澳大利亚整体程序非常短,这就造成从提交答卷到应对核查、准备各种评论意见、搜集素材的时间都相应缩短。从这一点来说,一旦遭遇双反调查,应诉企业必须迅速作出应诉决策,为获得更好的应诉结果争取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曙光在澳大利亚投资设立了销售子公司PWA,因此,不但曙光需要在中国以出口商身份应诉,而且PWA需要以进口商身份应诉。同时,必须设法证明曙光与PWA之间的交易条件符合“公允交易”的要求,否则调查当局可能会采用PWA在澳大利亚市场的转售价格倒推核算“出口价格”。
有的放矢
在详尽掌握并分析案情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在应诉过程中,曙光的几位核心高管统统直接披挂上阵,在各位企业领导的带领下,应诉小组的各位员工士气高涨、齐心协力,出色地完成了各自分内的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方案,这是最终获得“双零”战绩最重要的原因。在应诉过程中,着重强调了如下几点:按照应对核查的标准搜集整理应诉素材、数据资料和工作表格;按照从成本、内销到外销的顺序有目标的调节、控制核心价格基准;国内生产基地与海外销售子公司内外联动确保数据一致性;充分掌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铝锭价格走势预测调查当局核算方法;交卷前再次测算各项技术指标确保万无一失;核查前组织全景模拟演练确保答卷信息被调查当局接受。
步步为营
双反应诉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完美的计划都无法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回顾曙光的应诉过程,也的的确确发生了一些我们当初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和疑难问题,但在最终还是克服了种种客观条件的困难、解决了这些难题。
证明跨国关联交易的价格公允性
曙光与PWA之间跨国关联交易的价格公允性是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的焦点问题,但谁也没有料到在实地核查之后澳大利亚海关会专门下补充问卷纠缠这一问题。一旦当局拒绝承认曙光外销价格,将可能采用人为方法核算PWA的获利水平和物流费用,倒推计算曙光外销产品的出厂价,这无疑将极大提高曙光的倾销幅度核算结果。
一味强调曙光和PWA均在交易中获益,这种方法可能难以奏效,因为当局很可能会以“转移利润”为借口,拒绝承认任何一种客观存在的利益分配格局。而且,如果措辞不当,可能导致调查当局利用评论文件中假设的经济模型核算相关费用,给应诉结果造成更加负面的影响。
为了避免上述麻烦,我们在答复补充问卷时特意绕开了外销物流费用构成等数据核算问题,直接从公司治理机构入手,集中评论PWA公司治理结构中澳大利亚本地经理人的决策权力和薪酬激励机制,从另一个侧面论证曙光与PWA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最终,澳大利亚海关接受了我们的评论意见,最终认可了以曙光的外销价格作为核算其倾销幅度的依据。
通过初裁评论纠正调查当局的核算错误
初裁评论是非常重要的应诉工作,往往能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初裁评论的对象是调查当局披露的初裁报告,其中会阐明调查当局对“市场经济”、核心补贴项目等重要问题的认定事实、推理逻辑,以及对企业倾销幅度、补贴率的计算方法。一般来说,调查当局在初裁报告中披露的计算方法应该已经检查多次,不太可能存在明显错误。但是,作为应诉方的代理律师,决不能过分相信外国调查官的计算能力,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曙光在初裁公告中并没有获得“双零”战绩,在补贴方面调查当局坚持认定曙光存在出一个超过2%的微量补贴。经过仔细检查,我们发现,在计算过程中,调查当局采用“个数”作为数量单位,完全忽略了大小不同的轮毂产品之间的重量差比和成本差别,这是导致补贴幅度超过2%的核心原因。我们在随后提交的评论意见中着重指出了此项计算错误,同时提出按规格分组依旧采用“个数”单位,以及按照单重计算两套计算方法,结果均是补贴率低于2%。最终,澳大利亚海关纠正了其错误算法,授予曙光“双零”的调查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