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
2013-04-29
要坚持常态化的岛屿管控,还要强化对麻烦制造者的军事震慑、经济打压和发挥“公共外交”作用。
在海洋世纪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我们为了要尽快建成现代化的海洋强国。下面简要论述海洋为什么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
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国五点建议
第一,建议从上至下应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提高全民海洋忧患意识,增强维护“蓝色国土”权益的海洋观。
第二,应制定国家层面的海洋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步伐,尽快改变我国目前岛屿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严峻态势:对于钓鱼岛、南海诸岛主权归属和海域划界之争,务必要做长期斗争的两手准备。除坚持双边外交谈判解决外,要坚持常态化的岛屿管控,还要强化对麻烦制造者的军事震慑、经济打压和发挥“公共外交”作用。
第三,建议要尽快设立全国性海洋发展基金,类似教育和科研基金,保证每年国家财政收入的1%以上(按2012年计约人民币1170亿元)。
第四,要组建“中国深海远洋资源开发股份(集团)公司”:成立股份公司有利于多渠道集资、鼓励多方面的积极性、分担风险,加快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勘查和深海资源开发装备的研制进程。
第五,要加大力度增强我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目前,除航母外,要抓紧海外后勤补给基地建设。
推动十大涉海工程
论证及建设
除已建和计划建设的涉海工程外(包括沿海核电站、跨海大桥、大型造船基地、海陆空交通枢纽和深水海港等),启动下列涉海重大工程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海水西调工程。即抽调渤海海水,充填我国内蒙和西北沙漠戈壁洼地,实现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渤海海峡通道工程。建设横穿庙岛列岛,直达大连-蓬莱的渤海海峡通道,是沟通辽东和山东两大半岛的最短距离,衔接东北、华北、华东至华南沿海大走廊的咽喉工程。
第三,黄河出海口改道工程。黄河水若不再从山东东营市注入渤海,改道从江苏连云港-山东青岛附近的黄海沿岸出口,可以缓解河道不断淤积抬高。
第四,台湾海峡海底隧道工程。隧道工程的建成,将有利于海峡两岸经济融合不断加强、发展两岸交通旅游和文化交流,促进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特别有利于构建“海峡经济区”战略设想的实现。
第五,大陆沿海大通道工程。打通中国大陆沿海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大通道,将有利于南北交通畅通、提速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
第六,胶莱运河重建工程。即重开1282年元朝曾开通过的山东半岛胶州湾-莱州湾运河,有利于推进“海上山东”的建设进程。
第七,南沙群岛海洋观察站、机场和海港工程。以此促进南沙海域资源开发,维护南海海洋权益。
第八,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工程。打开了海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对推动发展泛珠三角和泛北部湾-东盟经济圈的战略意义都十分重大。
第九,福建省厦门市-金门岛的金嶝大桥工程。初步构想是:涵盖自金门东北角的五龙山经由大陆管辖的角屿、大嶝、小嶝,再连接厦门的三条选择路线。
第十,广东省汕头市苏埃海底隧道工程。满足多种过海交通需求,全天候保障汕头南北城区,以至粤赣、粤闽交通畅通。
应制定国家层面的海洋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步伐,尽快改变我国目前岛屿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严峻态势。对于钓鱼岛、南海诸岛主权归属和海域划界之争,务必要做长期斗争的两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