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证措施及对我们的启示
2013-04-29
一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外部质量保证
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涵盖多个方面,主要有办学资格认证制度、由出版机构、新闻媒体主办的评估即排行榜,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
1办学资格认证制度
办学资格认证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主要机制。办学资格认证主要分为院校认证和专业办学资格认证两大类。办学资格认证指的是在符合或超过规定的基本教育质量标准的情况下,学校或专业获得办学资格的过程。在美国,被公众普遍认可的学校和专业资格认证机构主要有联邦教育部、高等教育资格认证委员会(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和专业资格认证机构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Specialized and Professional Accreditors),其中,后两者是独立的、非政府组织。联邦教育部作为教育资格认证机构,一般由教育部长审核并认可资格认证机构的资质,并不直接参与学校或专业的办学资格认证,通过教育部长的义务审核认可后,根据法律公布联邦教育部认可的资格认证机构名单,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联邦经费购买的教育产品的质量。而高等教育资格认证委员会和专业资格认证机构协会则是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并促进其持续改进。
2机构媒体评估
美国早在20世纪初即在高等教育中引进市场机制,由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被划入市场竞争之中,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行政力量的干预,由第三方力量即教育界或相关职业部门直接组织鉴定机构进行评估,让市场决定学校的兴衰存亡,并以此激发各高校不断提高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最具影响力的评价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周刊常定期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大学及研究生院评估,各类评价机构以其专业化、公正性及民间化的特点,有效地监督和进一步保障了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美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相互关联,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美国,具有专业学位是申请获得该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执照的首要条件,但取得该专业硕士学位则并不是申请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执照的必要条件,只是优惠条件。专业硕士学位的获取可以代替和减免专业从业的部分经验要求或者减免一部分专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有部分专业行业,如图书馆管理、音乐等专业行业,如果具有了专业硕士学位,就不需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执照。
二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部质量保证
1严格的准入制度
在美国申请攻读专业学位的学生,不仅需要优秀的大学成绩、入学推荐表,还与研究型硕士一样,需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GRE),这是美国最有效的招生考试制度之一,包括普通测验、专业测验、写作评价等部分。在这些测试中,不仅注重考察考生各种学习和学术活动的参与情况,还注重考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应用能力及出众的个性品质,以便较准确地测试出考生的能力和潜力。对于外国学生,还会对其英语语言考试的成绩提出要求。例如,有的学校要求考生:第一,至少受过16年正规教育并获得学士学位;第二,TOEFL成绩630分;第三,参加TWE(Test of written English)书面英语测试。美国专业学位的这种严格的准入制度保证了考生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便于其统一管理,以及制定培养目标和设置课程,为其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职业导向的培养目标
美国高校拥有高度的学校自治和学术自由的权利,因此,各高校均可依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办学宗旨来制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但各高校在制定其独特的培养目标时也有其共同的特点———明确的职业导向,即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美国职业导向的培养目标也就决定了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性质的职业技能预备和提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以便向社会输送专业领域内从事开发或实践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例如,哈佛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理解研究、政策与实践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领导者,利用全校各院系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获得成为大学教授会成员、高级教育领导者、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教育与训练。”
3注重实效的课程设置
美国根据不同生源设定灵活的培养年限,一般是根据实际情况1~5年不等。针对在职与非在职研究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其课程时间安排上也体现出多样性,通常包含全日制、业余制、压缩班等诸多形式。在课程设置上则更注重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一方面,学生必须修完学校规定的反映本专业最新进展的必修课学分,必修课程以美国行政院联合会提供的相关课程作为参考,各高校再视情况分别制定;另一方面,学生还需选修大量与专业相关的核心课程,达到选修课学分的标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同样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传授理论知识的专职教师外,学校还会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不纳入学校正式编制),通常为相应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的高级管理者,旨在传授学生实践操作。教学模式上既有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授业型教学,又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用以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自我发现能力。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不仅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各种生源对教学的不同要求,也保证了其良好的培养效果。此外,美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中非常重视全员参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质量监控中来,对于质量监控的顺利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4有效务实的实践训练
美国大学的教授普遍与社会、市场、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有在企业界、产业界工作的经历,他们了解社会的需求,能够把实践中的课题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塑造学生对知识运用的创新能力。美国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倾向,以及课程学习后的实习期等方面。几乎各高校的专业学位教育都有设计项目或企业实习期的要求,有些计划甚至还包括商务训练等。以麻省理工学院制造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例,在春季和秋季学期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开始准备制造企业团队实践计划。学生在两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结束后,必须参加长达3个月的制造企业团队实践。
三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措施对我们的启示
截止到2011年,我国的专业学位类型已达39种,博士、硕士、学士层次皆有的专业学位有4种,仅有硕士层次的专业学位35种,并且涉及文学、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通过上述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阐述,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其质量保证所得到的相关启示:
1科学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因而专业学位获得者,除了拥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更多地掌握某一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性的内涵,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专业学位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专业性作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单一走向双元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虽然国家有关文件已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入学形式、培养方式等作了部分规定,但由于缺乏从理论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阐释,使得这些规定在实践中运用尚显笼统或模糊。在实际操作中,两种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常被混为一谈。我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时间较短,人们尚未充分认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律,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较多地移植了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制订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论文选题、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大多照搬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不能凸显,也就难以实现培养两类不同高层次人才的目的。借鉴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重新思考培养模式的相关要素,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科研与实践环节,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析,有助于人们从本质层面理解和认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的把握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基本特征的正确认识,是提高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
2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观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根据预先制定的一系列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要求高校全体员工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力与自觉性,认真地实施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或超过预定的教育质量目标,一步步地达到学校总体目标的过程(陈玉馄,2004)。在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估机制时,应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需摒弃传统的以学术需求为导向的质量观,建立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主导的研究生质量观,并以满足市场和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做为质量评估机制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的类型,其质量观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更强调“外适”,即教育活动对现实社会的实用性,根据所培养的人才服务社会的效果来衡量其教育质量的高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质量观,强调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是否符合相关职业的要求。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机制,就是综合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培养单位的自我保证机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评估机制和市场竞争导向机制,以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整体目标。
3健全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估机制
美国专业学位的发展经验表明,由社会力量介入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是专业学位教育健康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健全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质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府行政性的评价行为,高度重视企业和和市场等社会力量对人才的评估标准,提高评价力度和地位,并在培养方式的中期质量筛选及学位论文质量等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
我国的专业学位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实行中央、地方、学位授予单位三级管理体制,各司其职;实行政府领导、高校申请、专家审核的授权审核制度,这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并且每个专业学位都成立了全国性的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培养单位的知名专家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很强的学术性和权威性。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其评价主体更多的是社会和市场,评价标准需由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受到市场和社会的检验,以能否满足市场需求为标准。为此,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外部质量保证中应加入其他力量的监督,如社会评估机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评估等,比如在大学排名中,将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评价指标更多地替代原来的学术指标,融入到具体的评估机制当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满意程度等评价指标在研究生质量评估机制中的权重等。此外,我国应积极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将其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使专业学位成为申请获得该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执照的首要条件,或是将专业学位的获得作为进入某专业行业的资格条件。
参考文献
[1]Sara Delamont. Critical mass and doctoral research: reflection on the Harris Report[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1997, 22 (3):319-331; Peluchette. Professionals use of different mentor sources at various career stages: Implications for career success [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00, 140(5):549-564.
[2]Solomon Hobemran and Sidney Mailiek: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Publish Westport, Conn: Praege, 1994.
[3]George Venrardakis: Graduate Education in Government in England,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8.
[4] Clifton F: A Silent Success: Master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