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管理模式下的研究生培养数字化管理
2013-04-29呼丰
呼丰
“研究生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端,代表着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高校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对创建研究型高校和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研究生数量也逐年猛增,这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周密性和传统的、手工的研究生管理方式繁琐性之间的矛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应运而生,并在近几年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适应学校发展形势,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苏州科技学院在2006年通过招标引入一套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将相对固定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各种规范等相关信息,通过平台系统进行整合,同时进行统一管理与差异化管理相结合,使研究生部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部的管理水平,充分节约工作人员的宝贵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该系统已基本处于稳定运行阶段,并在研究生信息化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招生学科和研究生数量的飞速增长,该系统仍需随着各用户组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一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
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某科技有限公司“Gmis研究生管理系统V3.0”系统,系统组成包括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培养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学位管理、学科管理和系统管理共8个子系统,其内容涵盖了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实现研究生学籍、培养、毕业等的全过程化管理。在研究生规模尚不巨大的情况下,按照我校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该系统基于角色将用户端分为系统管理员、学院研究生秘书、教师组、研究生等用户组。按照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流程,各用户组之间因不同需要设定各自权限,并与各子系统的相关环节相辅相成。
1研究生
研究生登陆系统需要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的录入、学期注册,在系统内提交个人培养计划后按照院系排课情况进行选课,并按课表进行课程学习,研究生可于期末在系统内查询成绩。完成课程学习后,研究生在系统内进行学位论文从开题到答辩的申请,并完成必修环节的信息登记,经导师和学院审核后不得变更。
2教师组
教师组分为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两类,某一教师身兼两种角色的需由管理员在系统内进行身份对应维护。教师组用户可登陆系统进行课程教学以及进行综合查询及管理,同时导师可对所带学生的培养计划、实践环节以及学位申请的全过程进行查询和审核。
3学院研究生秘书
学院研究生秘书可于系统内进行本学院学生学籍、培养信息的综合查询和管理,完成专业课的教学安排,并对学生的成绩、必修环节以及学位相关环节的申请进行审核。也可就本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导师相关信息在系统内进行补充和完善,并进行本学院各学科点的信息更新与维护。
4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可对该系统上述8个子系统的全部功能和各用户组进行管理操作,也可就学校管理特点和要求设定各个用户组的使用权限,以便实现对各学院研究生、教师、学科等相关信息的及时把握,并对全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行维护和管理。
二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管理模式
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实践,可将研究生教育组织模式分为两种:一级管理模式和二级管理模式[3]。苏州科技学院自取得硕士学位点后,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由原来的学科办、研究生处发展为研究生部,并成为学校相对独立的、专门的研究生教育机构。部门下设学科、招生、培养与学位、教育管理等科室,在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我校在研究生规模的现实情况下,对研究生教育管理采用的是一级管理模式,即由研究生部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这种近乎垂直型的管理模式,在保证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顺利执行的情况下,有利于充分调动全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使得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工作繁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二级学院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3]。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为我校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生个人培养计划、成绩、学位论文相关信息等可以快速便捷地查询,并且通过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的设定,实现了不同人员对不同信息的分类管理和通用查询功能。然而,学校一级管理的模式也使得大量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集中在学校研究生部,研究生、学院秘书等各级用户在数字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也多直接反映到研究生部,而未能系统的对各自权限内的模块进行深入的探究,以致造成研究生管理部门花费过多的精力在系统琐碎事务的处理上。随着我校研究生招生学科和在校人数规模的剧增,单一的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在研究生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也慢慢呈现其不足和弊端,我校也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渐向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过渡,探索新型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保证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关于研究生培养数字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研究生的培养管理需要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协调与配合,同样,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顺利应用也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关人员的配合。我校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科类别的拓展和工作的事务性的加强,该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也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1各级领导重视,规范数字化管理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适应学校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研究生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快捷地提供在校及存档研究生的各类信息数据,也可通过流程化的模式规范管理,为学校及研究生相关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因此也离不开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学校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与重要作用,针对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各级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章,严格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数字化流程。同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更新,以便及时解决实际操作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从制度和人员上保障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2强化各级用户操作,提高数字化程度
包括系统管理员在内的各级用户是系统运行的支撑,因此,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地按照设定程序进行研究生培养的流程化管理取决于各级用户是否能正确地完成各自权责内的网上操作。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学生、导师、教师、学院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在了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学生入学后必须熟悉自身系统权限内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整个培养环节相关信息的网上载入;任课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以及学院秘书也必须精通系统模块内各自权限的功能与操作,完成学生相关信息的管理和各类申请的审核。然而由于研究生生源地和本科院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不同,以及系统各级管理人员接受信息化程度的差异,导致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要求各级用户熟悉操作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操作培训也是切实提高学校研究生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数字化程度的重要保障。
3完善更新与维护,开拓数字化延展性
由于不同高校的研究生管理模式的个体差异,以及管理形式的多样化,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在适合不同高校普遍要求的前提下满足使用学校的特殊实际情况。随着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培养类别的增加,传统的全日制研究生框架下的信息管理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研究生数字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和信息管理中也出现不少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数字化管理,研究生管理部门需要走进二级学院,走近研究生,就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联系软件供应方进行更新维护,不断加强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推进研究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总之,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事务性,數字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管理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高校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数字化管理的具体过程中,正确认识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和不足,优化研究生管理组织模式和架构,全面保障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科,郑晓芹.高校研究生数字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9(1):115-117.
[2]曾明军,王志祥.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8):26-28.
[3]陈·巴特尔,马彦光.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0(2):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