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师在幼儿德育中有效作用的策略
2013-04-29陈素
陈素
【摘要】幼儿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关键期,幼儿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其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在幼儿道德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教师榜样的作用及教师挖掘课程德育元素、捕捉活动中德育契机的能力,来发挥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教师 德育 幼儿德育 德育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究”(2011GZ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2-01
一、问题提出
幼儿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关键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幼儿园对幼儿所实施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来进行,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专业工作者,肩负着对幼儿进行全面、科学教育的重任,如何发挥教师在幼儿德育中的有效作用,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发挥教师在德育中有效作用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和利用教师自身素质所具有的德育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的价值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作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条件,尤其注重专业理念和师德,认为它是整个《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灵魂与核心”。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已被作为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指标来衡量。幼儿期儿童容易接受影响,所以通过对幼儿儿童进行正确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极有可能实现的。教师自身素质对幼儿的熏陶或者潜移默化的刺激是无意的、自然的,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获得直接经验,认同教师所具有的道德意识和理念。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幼儿的的天性又是喜欢模仿,他们的各种活动——学习活动、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都是一种感性的模仿,老师的兴趣、爱好、态度、性格,甚至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衣着打扮都会被幼儿模仿。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采用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符合幼儿接受特点的方式进行教育;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修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 针对幼儿在实际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给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使其在实际的活动、操作和体验中接受教师传达的观念和意识,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案例:刚刚3岁的然然,拿着图画书煞有其事地给“学生”(爸、妈)读故事听,突然她扔下书,跑去卫生间了——原来要小便!从卫生间回来的途中,她忽然调转方向,跑向门口,收拾爸、妈放在门口的鞋子去了,她把鞋子分别摆放整齐,还自言自语地说“鞋子要放好了”。爸爸妈妈对然然的行为感到惊讶,后经了解,才知道然然的行为完全是幼儿园老师行为的翻版,每天老师进教室后,都会把自己及小朋友脱下来的鞋子放整齐。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作用,利用课程的德育影响。
1.通过整合课程挖掘德育元素。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不分学科的,所以要求教师具有综合各领域内容的能力,每一领域的内容对幼儿身心相关方面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在主题教学活动中,一个大主题又可以生成多个次主题、许多个小主题,也就是说主题内容下有许多个活动内容可供教师选择,而不是只有一个内容,教师需要将符合自己所在年龄班儿童特点和需要的内容选择出来,整理成本班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内容,在完成某一领域教学任务的同时将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和思想,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所以教师要做到:挖掘每一个教育内容中的德育闪光点,然后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作用于幼儿的认识、情感甚至行为;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2.设置专门德育活动。借助幼儿园游戏、劳动、生活活动等直接设置德育活动,依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造机会和环境,将德育的内容直接呈现给幼儿,达到德育的目的。我们根据课题组的“德育课程实施方案”,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性格为目标,实验中,对具体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教师们反复研讨、论证,然后确定不同年龄班、相同主题下的各个目标。例如:在“爱心对对碰”这一主题下,各年龄班的老师分别设置出了不同的小主题,小班“我是可爱的小宝贝”,中班“我的好朋友”,大班“我们班的小乌龟”,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幼儿从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去体验爱自己、爱他人、爱动植物,照顾自己、关爱他人、照顾动物的情感体验与乐趣。培养他们感恩妈妈和老师;愿意与小朋友分享、友好合作;热爱生命和大自然。
3.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德育契机。幼儿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经验的获得离不开他们的感官、动作、行动来体验,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隐藏着许多的道德教育机会,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果教师能够敏锐的捕捉的这些机会,将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起来,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发挥好教育的智慧,随机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将会对幼儿的道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小二班的小朋友们刚刚种完树,他们叽叽喳喳、喜气洋洋,很兴奋的回到活动室,这时老师发现丽丽站在一边,眼神中带着茫然和失落,和其他小朋友高興的样子相比,她好像是局外人似得,老师走到她身边,丽丽突然说,“我不想上幼儿园了,郁郁踩我脚,他是个坏孩子”。经了解,在植树时郁郁抢着扶树不小心踩到丽丽的脚了,郁郁没在意,一直在跑前跑后的忙着种树,而丽丽却将此事放在了心上,为了解决问题,老师组织大家玩“植树”游戏,让丽丽体验这种“意外”,认识郁郁是无意的,丽丽终于欢快地笑了。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同伴之间形成团结友爱、合作共事的良好品德。所以教师要注意:学会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及时发现教育契机;适时介入,在幼儿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进行适当引导。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2
[2]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1
[3]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1996.6
[4]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EB/OL〕2012.2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