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境界及达成
2013-04-29左麦彦
左麦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58-01
在中学阶段,语文课是公认的第一重要的科目。它的最高境界,就是高标准的语文素质的养成。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而言,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是工具,无论学习其它学科,还是表达交流,都离不开它。怎样掌握这个工具?主要的方法就是听、读,悟、说、写,五管齐下,即让学生具有听、读、悟和说、写的能力及良好的语文习惯。所谓良好的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讲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读书动笔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因为,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我们的语言就要有汉语的灵魂。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崇德重义、要强务实、见贤思齐、尽忠报国的精神品质,从而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顺利进入社会或深造。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思想性极强的学科。无论从其性质还是从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是素质教育。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它的根本任务就应是为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基础和听说读写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境界追求。
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这种条件。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语文教材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它几乎包罗万象。这对于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效的媒介。语文教材中的那些典范作品,往往是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和独特感受。学生读这些作品,不单从内容方面增长见识,而且从形式方面获得启迪,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 ,丰富情感 ,激活思维。这是一种很高的教学境界。
怎样达成这种境界呢?
首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恶劣后果。目前,应试教育已经渗透到中国所有的教育领域。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抓智育,甚至不惜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要办好教育,就必须革除旧的教育观念和做法。要确立多元教学理念。重视语文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效地渗透,使学生逐渐树立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要真正成为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语文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交流和交际,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实行开放性语文教学。语文课堂的封闭性是尽人皆知的。要解脱出来,必须实行课堂与课外沟通;语文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沟通。可以将课堂教学、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社会实践应用和环境语文(学校、社会、家庭)结合起来。这样的开放性语文课程结构,就比较容易实现素质教育。
再次,突出学生主体。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 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获取高峰体验。
最后,教师要彻底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还要研究和改革评价体系。语文教师平时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褒扬学生在学习中多角度表现出来的语文能力,从语文应用的角度了解学生的語文水平。语文考试也应尝试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平时考查与阶段性总结结合的方式。试卷要突出素质考查。
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这种高境界虽然很难达成,但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刻苦钻研,语文的素质教育之花就一定会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