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3-04-29王志娟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迁移理论应用策略初中语文

王志娟

【摘要】现代心理学家一般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学习者运用已有认知结构,在对新课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其实质是一种揭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的过程。把迁移理论应用到教学上,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也得到了绝大部分教师的认可,但如何运用到具体学科上,在具体运用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处理,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希望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到行家的指正。

【关键词】迁移理论 初中语文 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46-02

一、迁移理论

迁移原是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是指一种认知(学习)对另一种认知(学习)的影响。具体而言,是指在某一种学科,场合或情境中获得的认知对在另一种学科、场合或情境中获得的认知的影响。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两种,前面所学的知识对后面所学知识的影响称之为顺向迁移,反之则为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都有正负之分。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之为正迁移,反之则为负迁移。

迁移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会打羽毛球的人学打乒乓球比从来不打球的人学得更快一些;学过一门语言之后再学另一门语言比从来不接触外语的人学习效果要好。这是因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另外人的情感方式和认知方式也是相通的,在认知客观世界时,既有可能相互借鉴,也可能造成混淆。

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一)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是系统连贯的。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旧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过程自始自终都贯穿着迁移。

(二)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摄性和辨别性的高低,影响学习迁移。

(三)迁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前后两种学习活动是互相影响的,其影响作用可能是促进的(正迁移),也可能是阻碍的(负迁移)。

(四)迁移是学习者运用原有认知结构的观念对新课题进行分析概括的过程。即认知结构与新课题内容的“同化过程”。

二、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是学习的一个黄金阶段,学生记忆力好,思想相对比较单纯,理解能力也比小学阶段大大增强了。這个阶段正是语文打基础的时期,所以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强调的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自己亲身接触并积累大量的语言现象,再内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语言结构。这又会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产生影响,即迁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恰当地运用迁移理论,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理念。

(一)知识的迁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类天生就有建立事物之间联系的本能,学生在学习时,旧有的知识和认知方式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掌握,这种迁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学生能否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相同性或相似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揭示知识的相同点和相似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乐意学。另外对于相似知识之间的区别教师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负迁移。

我经常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名家的诗作,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篇章。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变得不再是一件痛苦的难事,而是一种享受。比如一些学生很喜欢冰心的文章,在课下背诵了很多她的诗歌和散文,记得多了,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感受到冰心那清新委婉,如同好友深夜倾诉的文笔风格。到后来再碰到冰心写的其他文章,即使不告诉他作者,也能猜出来。这种风格学生很熟悉之后,就会在自己的写作中自然而然地应用。这就是知识的迁移,技巧的迁移。学生背诵了很多优美的词句篇章,到后来就会背得越来越快,因为知识之间有很大的共性和联系,前面学到的知识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正迁移,自然会记得越来越快。

要做到知识的迁移,必须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一般来说,基础知识学的越扎实,其大脑认知结构观念的贮存越丰富、越牢固。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可供借鉴的素材就多,正迁移就容易发生。教学实践也证明,一些学生之所以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得牢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字、词句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重视朗读、背诵、阅读和写作等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二)学法的迁移

全国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说:“学法促教法,教法导学法,教学苟俱进,‘不教境乃达。”这一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学法和教法之间的关系,也道出了掌握学法的重要性。其实目前,我国教育界最重大的教育观念改革就是以传统的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而学法的迁移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后让他们用这一工具去自学。

(三)思维的迁移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它的成分与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多方面,由于多年来我们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所以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实,语文教学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毕竟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和联接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鉴历史、地理或者哲学方面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或者对课文中或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可以借鉴各种艺术、音乐、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受到美的熏陶。

(四)情感的迁移

在迁移教学中,也需要学生情感的投入,那么情感能否迁移呢?我们认为是可以的,比如一般学生喜欢阅读的,就有可能喜欢写作;喜欢在其他课本上记笔记,写写画画,也可能在语文学习中这样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对学生的情感迁移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教师在上课时的情感也会迁移到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对于学习的态度上。一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时,很注意情感的投入,他们是在用心去教学生,用心去体会,去传达,这样学生就会受到这种情感态度的影响,也会把这种真挚的情感带入课文的学习中去。比如,在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完全沉浸在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中,我在音乐的伴奏下充满感情地朗诵了这首诗,学生似乎也受到了我情绪的感染,在静静地聆听中似乎也回到了诗人所处的那个年代,和诗人一起回忆,悼念那个哺育我成长,给了我博大母爱的保姆——大堰河。

三、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后面的学习产生迁移。所以我们应该尽力地促进学生发生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首先,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大量积累语文知识和语言现象,重视朗读,背诵,默写,阅读以及写作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不同知识点的共性和差异性,总结学习不同知识的方法,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其次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知识的准确性,广泛性,以及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提取旧知识的速度和准确度。许多老师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一言堂转到让学生完全放任的自主学习,从而降低了学习型效率和知识的准确性。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让学生能冷静镇定地分析情境和问题,清楚地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哪些知识可以从以往的学习中找到相似地方,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遇到棘手的问题就慌张,退缩,是非常不利于学习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二)迁移目标多样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制定的迁移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个体差异多样化。比如在教学中,刚学了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师希望把写景的写作方法进行迁移,让学生写一篇写景的文章。对于一些领悟能力强,知识结构完备,想象力丰富,平常词语积累多的同学并不是难事,但对于一些学习不太用心,基础薄弱的同学就很困难了,所以教师应该制定多样化的迁移目标,其实迁移目标应该是有坡度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该有坡度,不能只是简单地说“写一篇写景散文”就行了,而应该从文章的整体布局,每段的内容,文章的中心思想甚至一些关键的词句等方面都应该细致地讲出来,对于学生的迁移目标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教师即使穷一辈子之精力也无法传授给学生所有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给学生學习的方法才能让他们一生受用无穷。而迁移理论的魅力正在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迁移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避免负迁移,重视学生正迁移的培养,从而很好地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建斌,试论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2

[2]丁正兰,为迁移而教——谈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哈尔滨师专学报,1998(2),225—227

[3]程晓毅,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理论新框架,64

[4]余永聪,迁移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迁移理论应用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迁移理论在高校乒乓步法教学中的应用
论河南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试论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