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德育为先
2013-04-29夏传莹
夏传莹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阶段应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初中阶段应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高中阶段应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要在信息运用过程中提高道德素养,可见德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教师应以身为范,做德育的先行者
信息技术课不仅要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活德育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都应有良好的习惯,比如正确规范的操作等,平时授课时要养成分门别类存储文件的良好习惯,及时关闭不需要的网页,教师要带头遵守机房的规定,爱护机房设备,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良好习惯。反之,教师不注意这些问题,学生也会和老师一样,就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
二、教师应挖掘教材,德育渗透为先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教师应以教材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友情教育、亲情教育和情感教育。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计算机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是在用国外的操作系统和核心部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奋发向上的学习意识。在教学《制作贺卡》时,我让学生做一些精美的电子贺卡,送给自己的同学、朋友、老师和父母,向他们表达友情和亲情;在学习《搜索引擎使用》时,我让学生搜索家乡的名胜古迹和家乡的特产物种,引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美。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与生活实际分不开的,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感悟到生活中的美,比如制作与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可爱的校园》《幸福的家》《我们的奥运》《家乡的变化》等,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家校的美和对家校的热爱,了解历史,了解家乡的变化。
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德育为先
首先,想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要尊重并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和学习制作网页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参看已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不能照搬。再如,有的学生将其他同学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就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其次,想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要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学习的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广泛的。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给学生广泛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的能力得以发展和展示。比如幻灯片制作中自定义动画的设定,可以让学生自主体验动画方式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能充分感悟到软件带给自己的美感,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再次,想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还不懂的学生,教师应从基础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主要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促进实践生成;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交流、互动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对于计算机“高手”,可以设置有一定难度、实用性强的任务,给他们自主权,着力培养这类学生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提高所有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德育,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尊重知识,学会正确了解信息的方法,正确应用和处理信息,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习惯。教师应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进行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德育,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