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音乐美育加强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
2013-04-29肖茹
肖茹
摘要: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通过音乐美育的形式,加强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方式。
关键词:美育;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美育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给人以美感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发展审美情感,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情操的目的。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
一、 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夫声乐之入人之深,其化人也凄。故先王谨为人之”。明确地指出了音乐的教育功能,以及以乐感人的教育方式。例如高中第一册的《祖国颂》这首歌,它展现了祖国大地一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象,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与歌颂。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祖国的情感。
二、 生动活泼的道德教育
1.了解背景知识。
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生活、创作毅力,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能引发强烈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有对这些背景知识进行准确把握,恰当地介绍时代背景以补充深化,让学生学习、欣赏和演唱,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了解民乐器的发明发展历史。
例如鼓,它在我国原始社会便已出现,是我们的先祖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无意中发现并加以改进而形成的。鼓的种类、击奏法是非常之多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现不同的鼓、不同的打击手法,再让学生直观地触摸,学会简单地打击。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更加了解这种乐器,从而引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古典音乐的兴趣。
3.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风格。
每个作者都有其独特个性,每个作品亦有不同内涵,每个音乐的设定休止符及每处和声的应用,都表现出很强的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提示歌曲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例如高中第二册《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某些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而成,其衬词“咳罗咳罗咳罗咳”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它节奏活泼,旋律以明快的大调主和旋分解进行构成,表现了热烈、活跃、开朗的舞蹈性情绪,奠定了这首歌曲的基础。因此,演唱这首曲子时情绪应由轻快、活泼而发展成昂奋、热烈,表现出爱我中华永不动摇的决心。
三、 因势利导的道德教育
(1)表现对比。好的作品,不管是哪种体裁、风格,总隐伏着力度、速度、音域等强弱、快慢、宽窄的对比。只有对比,才能发挥音乐内在的感染力,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道德上有所升华。
(2)通过欣赏器乐曲、合唱作品,并演唱一些简单的合唱作品,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表现联想。把生活和音乐联系起来,和现实中的自然音响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对真善美的感悟。
四、 小结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必须通过人的听觉来获得感知。通过视唱练耳和欣赏,能培养学生的听觉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培养出优秀的爱生活、具有欣赏力的学生。
总之,音乐教育要体现和落实在素质教育上,就必须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施教,将传授知识与培训音乐能力相结合;训练音乐技能与开阔学生视野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