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名将 黄埔书家

2013-04-29汪运渠

艺术品鉴 2013年8期
关键词:张灵甫于右任书法

汪运渠

张灵甫(1903-1947),原名张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陕西省长安县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25年入黄埔军校。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1939年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年任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师长,先后参加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1944年任第七十四军副军长。1945年2月授陆军少将军衔。1945年4月芷江保卫战中,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血战获胜,战后获三等宝鼎勋章,升任74军军长。1947年5月,张灵甫率国民党整编74师与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对垒,全军覆没。

张灵甫1921年进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每逢节假日的时候,同学们回家的回家,逛街的逛街,他却很少回乡下,也不喜与同辈一道嬉戏,而是寄情于笔墨之中,常常独自一人带上纸笔,跑到文庙(现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去临摹历代名家的碑帖。他的书法闻名全校,在西安城里也小有名气。张灵甫的老师韩兆鹗,更把张灵甫引为自己的得意门生,多方关照,数次为他在学校里举办书法展览。于右任到省立一师参观时,张灵甫毫不怯阵,当场写了:“立马兀山第一峰”。于右连声夸赞:“好字,好字!后生可畏!”几十年后,他的一师同学、俄语翻译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顾问的师哲在回忆录里说:“灵甫与我同窗四年,写得一手好字。”

1923年张灵甫毕业后,回乡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因接受新思潮的影响,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张灵甫积极参与之后,深感学生软弱无力,遂于1925年愤而投笔从戎,到河南开封加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不久持于右任介绍信南下广东,进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对,加入中国国民党,与林彪、刘志丹、胡琏、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为同期同学。1926年10月结业后到刘峙第二师的第一团第二营任见习官,旋任排长,随军北伐,讨伐军阀孙传芳。在江西德安马迴岭战役中,率领第三排乘夜偷袭敌人获胜,被提升为第二营第三连连长。1930年随刘峙部参加中原大战。1930年5月升任第一师独立旅第二团第三营营长。

1935年底负伤回西安治疗,因疑妻子不轨而将其枪杀,激起众愤,蒋介石电令胡宗南将张灵甫押解南京,胡宗南却让张灵甫自己只身一人去南京负荆请罪。张灵甫乘火车至河南渑池时囊中羞涩,步行5天到了洛阳,穷困潦倒,便在文庙购笔磨墨卖字,此后走一处写一处,一直卖字卖到南京。到南京后张灵甫晋见蒋介石,蒋未接见,遂入“模范监狱”,被判刑10年。在狱中张灵甫读书习字,这段时间反而获润笔颇多。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国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张灵甫再度出山,将其名“张宗灵”更改为“张灵甫”。 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麾下南征北战,打硬仗、恶仗无数。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张灵甫时任一五三旅三O五团团长,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了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日军,后又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日军死伤800多人。 1938年,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张灵甫亲率突击队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飞夺张古山。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夷为平地。张灵甫率部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战场上尸骨如山。张灵甫身中弹片7块,浑身鲜血仍指挥与敌激战,全歼入侵张古山日军,此役被称为“德安大捷”。江西德安大捷,是抗战初期继台儿庄战役后唯一歼灭日军一个师团的巨大胜利。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数次采访张灵甫等人,撰文刊登于《中央日报》,并编写话剧《德安大捷》公演,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同时,田汉因采访张灵甫并被74军英勇事迹感动,挥笔作词,由著名作曲家任光谱曲,创作了《74 军军歌》。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旅下辖团,实为师长,并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右腿中炮弹负重伤,匆匆包扎伤口后继续作战。在此后不久的上高会战中,其腿再度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不顾英国医生再行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伤未愈提前归队,从此腿留残疾,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抗战期间,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在国民党朝野,张灵甫被视为“常胜将军”。1944年张灵甫率部参加第四次长沙会战,因战功荣膺宝鼎勋章、美国金棕自由勋章。后经蒋介石钦点破格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学习。张灵甫对军事战略有着精湛的研究,他曾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写下了《遭遇战研究》《山地战研究》《日军作战心理分析》《在劣势装备下如何实施河川战》《我带兵的经验》等军事论文,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军人的优秀品质。在重庆学习期间时常请教于右任,临池习书。1945年日军投降,七十四军奉命移师南京,卫戍“首都”,并在南京、镇江、浦口一带受降。1946年春,张灵甫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兼首都(南京)警备司令后,设宴庆贺。宴毕,发现于右任未来,张灵甫就派副官韩华长买些礼物,替自己到于右任府走一趟,韩华长问买啥礼物,张灵甫说啥东西越好越值钱就买啥。韩华长绞尽脑汁买了两个栗纹大西瓜送往于府。在阳春季节,于先生吃了这稀罕之物却泻了几天肚子。过了几天,张灵甫到于府拜访,问所送西瓜味道咋样,于右任说好、好。张灵甫常给袍泽书写中堂、对联,南京的部队中多悬挂他的墨宝。在此时的南京城里,好些商号的匾牌题字出自张灵甫之手。张灵甫老家长安东大村的老支书回忆说:“当时,我是刘伯承部队35团9连的教导员,部队抢渡长江,攻破南京,我抬头一看,一些门楣或店铺两侧的匾牌都有张灵甫题写,这一点我记得非常清楚。”①抗战时期,张灵甫曾多次受伤。1940年代,张灵甫回老家东大村养伤,家住长安北张村的王克让喜好书法,步行15里到张灵甫家里求字,张灵甫为其书一巨幅:“天长落日远,义重泰山轻。”张灵甫和其村的小学老师李养源因讨论书法交情很好,1943年在国民党65军任上尉参谋的余凤琦回家探亲,到村小学见到李养源,李养源拿出一副张灵甫的横幅让余凤琦欣赏,这张作品的内容是《三字经》的一段话:“教不严,师之惰……”1987年,余凤琦回忆说:“那张字写得非常洒脱,使人百看不厌。”

黄埔军人中,善书者不少。关麟征,黄埔一期生,抗日名将,1948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后升任陆军总司令,书学怀素、于右任,其草书用笔大开大合、豪放雍容,自有一股阳刚之气荡漾其间。罗列,黄埔四期生,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长,迁台后调升“陆军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书学赵孟頫,后自成一家。袁朴,黄埔一期生,中将军长,抵台后晋升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其书笔力遒劲,可圈可点。刘钊铭,浙江诸暨人,黄埔五期生,官至国民党第五十七军副军长兼二一五师师长,1949年12月在四川邛崃起义,解放后为诸暨政协副主席,其书秀丽中见舒展,亦见书法功底。 在黄埔系将领中,最著名的书家是关麟征与张灵甫。

张灵甫酷爱书法,得于右任亲炙,其所书的对联:“虫书叶自古,风织浪纹轻。”写得极似于右任,把于右任行楷的朴质雍容而又俊逸豪放的艺术特征表现得很充分,唯落款与正文不太协调。《74抗日阵亡将士碑》,现存南岳衡山忠烈祠,这是一件篆书作品,碑文“为主义死”,有邓石如、吴让之笔意,结体修长,端庄静穆。其隶书“书诵秦汉东迁而上,记载春秋西狩之年”,用笔涩劲,颇见功力。1945年,张灵甫回陕,应邀为友人节临的黄庭坚《诸上座帖》,笔意纵横,形神兼备,尤能显示出张灵甫悬腕摄锋控笔的高超技艺与继承传统的扎实功力,这件作品现藏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

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香港普艺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上,有一件张灵甫所书的行草条幅,内容为于右任七绝二首:“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徊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开国于今岁岁更,艰难日月作长征,元戎元老骑龙去,我是攀髯一老兵。”此件作品真可谓得于右任书法神髓,是张灵甫书法中的精品。《绝笔书》系行楷,结体扁方,是北碑的底子,刚柔相济,劲健中见秀逸。在生命即将完结之时,行笔仍然是不疾不徐、镇定从容,使人震撼。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刘正成说:“小平同志三十年前倡导思想解放,使得大家能够以更 通透的观念关照历史。‘文革以前,冯友兰先生提出了‘抽象继承论,但‘文革期间批判了他。……抽象继承论提出了离开事情的具体政治背景而谈精神的方法,我觉得用这种观点来看张灵甫先生的这件作品(《绝笔书》),可以回到艺术的、思想的、文化的价值上来。这件作品确实是很震撼人的,不论他是用毛笔还是用钢笔书写的,他在临死之前的那种从容,表现出了他的信念以及他对身边亲人的真实情感。我认为,这一切使得这件作品成为书法史上一件难得的文献。我们今天不是讨论历史和政治的价值观,而是思考书法的问题,什么样的书法才是最有审美价值的?我曾经讲过,作品与作者的行为是融为一体的,书法不是为了形式,而是将艺术与生命融为一体的。他(张灵甫)的行为与书法是统一的,艺术的真能够非常充沛地、完美地将作者的内在体现在作品上。能够置生命于度外、视死如归,把自己的文化、信念和自身的行为一致化,我觉得,张灵甫值得研究。从书法的角度看,我认为,他受到于右任先生的影响,所以,他的字很有风骨,他把于右任先生的书法的精髓很好的学到手了。一个乱世的将军,他的传统文化与艺术修养竟然如此之高,艺术感觉竟然如此之好,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②张灵甫这件无意于书、一任自然的《绝笔书》,五十年后却成了书法研究者的一个课题。

1947年5月16日,在山东沂蒙山区孟良崮战役中,整编第七十四师全军覆灭,张灵甫时年四十四岁。“常胜军”覆灭以及“常胜将军”丧身的噩耗,像晴天霹雳震撼了国民党统治中心。蒋介石更是老泪纵横,他不仅下令为张灵甫在玄武湖畔树碑,又把英国送给“国军”的一艘巡洋舰改名为“灵甫号”,国民政府追赠张灵甫为陆军中将。《张灵甫将军碑》载,其“生平崇尚文山公之气节,且博学多才,通经晓史,尤精兵法。战闲休整,或向下属讲解用兵韬略,或则游历山川,临池泼墨。”今人多知其人为抗日名将,而少知其书法之造诣矣。

一个有功于国家、民族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的。1973年,张灵甫的夫人王玉玲应周恩来总理之邀从美国回国,周恩来总理接见王玉玲时说:“灵甫是我的学生,我没有把他争取过来,我负有责任。”1976年周恩来总理去世后,邓颖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王玉玲。2005年9月1日,王玉玲受中共中央统战部之邀,以抗战有功将领遗属身份,从美国赴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任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得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王玉玲事后撰文:“几十年了,国家领导人以巨大的勇气尊重历史,直面历史,还原历史,这是第一次。这一次,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胸襟、第四代领导人的胸怀,表示了真诚和善意,赢得了人心与掌声。”“联想到灵甫视国家意志为最高意志、视民族利益为最大利益,率部抗日,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战敌无数,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对得起民众。想灵甫地下有知,也应当欣慰了。”③

主要参考文献

《陕西志·人物卷》(中册)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长安县志·人物卷》长安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 1999年版

《抗日名将张灵甫》冯鹏程 成德奇著 作家出版社 2006年版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钟子麟著 团结出版社 2008年版

《书谱·台湾书法专辑》总第99期 香港书谱出版社 2009年版

《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3年版

《国民党高级将领全纪录》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0年版

《在历史巨人身边 师哲回忆录》师哲回忆 李海文整理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年版

猜你喜欢

张灵甫于右任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望我大陆
书法欣赏
王牌悍将张灵甫“古城杀妻案”真相
张灵甫是自杀还是被击毙?
于右任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