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征婚广告谈社会文化目标的变化

2013-04-29徐莉娜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征婚广告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徐莉娜

摘 要:从改革开放开始,征婚广告就开始陆陆续续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样的征婚广告,在不同的时代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改革开放初期,虽然结束了文革时期的思想束缚,但是政治色彩仍然稀稀落落地散见于征婚广告的字里行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来,人们在“下海”、“淘金” 的过程中,对婚姻观也开始用金钱标榜;世纪之交以来,随着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加大,面对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人们的婚姻观在征婚广告的表现形式上亦充斥着鱼龙混杂的拜金、享乐主义。小小的征婚广告,从中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当时人们的择偶要求,更是整个社会不断变化的文化目标。

关键词:征婚广告;文化目标;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世纪之交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7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166-03

从改革开放开始,征婚广告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择偶方式,征婚广告虽然只有几十字,但其小小的篇幅中却蕴含了每一个时代人们各具特色的择偶要求。透过这些小小的择偶要求,我们能还原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从而探寻当时人们对于文化目标的追求。

一、改革开放初期——挥之不去的政治色彩

1978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这个具有里程碑式的决议于上于下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普通老百姓渐渐放下“资产阶级”的包袱,开始追求生存之上的生活。恋爱婚姻也不再羞羞答答,而是开始落落大方地被人们谈及,甚至开始以征婚广告的形式见诸于报刊杂志。

纵观这一时期的征婚广告,笔者选择了其中一则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征婚广告,内容如下: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1.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如谁家中只有女儿又有心招婿的话,我愿到女方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

这则征婚广告显得很淳朴,不带有任何的商业操作模式。主人公是一位煤矿工人,他把自己可谓是全面剖析——职业、年龄、身高、籍贯、家庭成员、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一股脑儿地全盘托出,而且似乎不懂得所谓的“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像“父母双亡”、“身高1.64”、“文化程度高小”等我们现今避而不谈、躲之不及的软肋居然也被一五一十地搬上了广而告之的媒体。这就不得不回归到当初的时代背景。虽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已经结束,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择偶的政治取向也随之有了明显的弱化,但政治色彩仍然是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十年文革”对当时人们的影响是深刻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择偶时要是能标榜“红五类”——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依然是一道诱人的标签。那时父母或社会关系“复杂”的求偶者为了生存或者改善自己的境遇,依然需要政治身份可靠的“无产阶级”做庇护。所以有了“煤矿工人”这个政治立场,身高、家境等条件差一些完全是无足轻重的。

这则征婚广告中还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对择偶要求的简单化和模糊化。这位煤矿工人对他的意中人没有提出年龄、身高、健康、容貌等最基本的生理条件,更别说收入、个性等物质条件和内在气质条件。这也似乎间接地说明,当初中国的婚姻有一种“凑合”的特点,只要男性能娶到老婆,能组合成在外人看来的家庭,幸福就能忽略不计。这主要也是和20世纪80年代以前,看重异性的长相、身材也曾被指责为重外表轻内在的低级庸俗的择偶观,不少人惟恐被扣上“以貌取人”、“动机不纯”的帽子而自觉不自觉地压抑自己的自然天性和正常需求。所以虽然“政治第一”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在理论上已经能够结束,但其影响却还没有消散殆尽。

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每月工资80元”,这个经济概念已经提出,虽然只是这个以政治为主色调的征婚广告中的惊鸿一瞥,但也多少说明了一点,虽然当时的人们不怎么谈钱,但经济这一愈来愈重要的择偶条件正在慢慢酝酿成长。

纵观改革开放初期的征婚广告,政治取向已经出现明显的弱化趋向,但仍是人们择偶时挥之不去的考虑因素;同时,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经济等物质条件也开始渐露锋芒。人们在慢慢放弃政治化、集体化、统一化的过程中开始谨慎地追求经济化、个性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后——金钱被赤裸裸的标榜

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征婚广告中金钱已经被屡屡提及,但是自从市场经济提出来后,金钱等物质要求好似有了政策支持,完全掀开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帘子。

且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几条征婚广告:

某男,40岁,停薪留职,生活严肃,通情达理,善于理财,经营电器,年赚3.8万……

某男,35岁,体健,身高1.75米,留美硕士,现在纽约供职,年薪10万美金。寻能歌善舞、俊美秀丽、本科以上,愿到美国生活的国内小姐……

某女,21岁,1.59米,未婚,大专,国营科室管理干部,漂亮聪慧,气质佳。觅21-30岁,1.70米以上,体健貌俊,经济雄厚的海外男友……

某女,27岁,身高1.63米,中专文化,端庄善良,在山东某国营单位工作,觅身高1.70米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在海外或广州、深圳工作,有较强经济实力及调动能力的男友……

在这些征婚广告中,不论男性女性,都把自己的年龄、身高、婚姻史、学历、职业、经济实力等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同时,也把择偶要求的学历、财力大胆地提了出来。90年代对物质、外在条件的大胆开放和80年代的支支吾吾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开始走向世俗化、功利化,经济基础、外貌条件成为恋爱的敲门砖,共同理想、共同语言不再是恋爱的首要条件。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征婚广告仿佛都是同一个模板——名字、年龄、身高、学历、职业、择偶要求,男女双方所用的都是简洁明了的文字,没有含情脉脉,没有遮遮掩掩,简直就是惜字如金!这正是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讲究速度、追求效率开始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文化目标。制度化、规范化、统一化、模式化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却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唯利是图、急功近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表现,却也多多少少反映到了人们的文化追求上,反映到了征婚广告上。

这一时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从年龄结构上,征婚广告的主体从未婚的适龄男女青年逐渐转移到以中年居多,且往往是离异的中年男女。这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人们开始从行动上彻底放弃“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的传统观念,西方思想中的恋爱自由已经深深植入到人们的思想中。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担心是市场经济将利益动机和竞争机制引入家庭领域,使围城中的人难以抵御滚滚滚红尘中的种种诱惑,继而导致道德诱惑并危及婚姻的稳定性。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离异人士重新加入到征婚的队伍中。虽然,我国的离婚率和国外相比并不算高,但是纵向比较,我国的离婚率与市场经济建立之前是有了很大的增长,所以这些人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概括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提出后,金钱在征婚广告中被屡屡提及,离婚人士也踊跃参与到征婚行列中。人们在追求更加自由的文化目标的同时,也暴露出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道德陷落等缺陷。

三、世纪之交以来——让财富和处女来拯救婚姻

到了21世纪,征婚广告不再是局限于杂志报刊,网络电视开始成为主流。男性经济实力加女性貌美靓丽成了征婚广告的主打。物欲横流,自我炒作,游戏人生也许很片面,但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普通人的视野下。

在国内几个征婚网站的首页上,笔者发现男性征婚广告首先被映入眼帘的是他们的月薪——五万元以上,基本上“五万元以上”成了高薪收入一族的标签。这枚标签就是他们择偶的资本,有它撑腰,年龄不是问题,学历不是问题,身高、家室、职业、兴趣爱好更不是什么问题。其实,要是没有金钱作为支撑,这些男性征婚者真的没有多大的优势,年龄大,离异过,甚至有家室,相貌身高等外在条件也因为年龄的问题而无法显现优势。但是因为有足够大的金钱作为后盾,他们尽可以不顾自身的局限提出苛刻的择偶条件。但在这个双向选择上,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仍然有大量女性趋之若鹜地前去应征。《非诚勿扰》中马诺的“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也许是个案,但也多多少少道出了当下女性对金钱的饥渴。她们为了满足更高的物质欲望,为了不断追求物质享乐,甘愿自我放弃精神独立和感情幸福,甘愿丧失主体性依附有钱男人,做他们的花瓶。这是不是太可悲呢?当然,这只是少数女性的选择,但它隐隐成为一个潮流和趋势,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较大的关注,这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了。

《富豪征婚记》中,作者深入富豪征婚的背后,向读者展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面对拥有上亿身家的富豪提出来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近乎完美苛刻的条件,更是把“无性经历”作为突出的必要条件。这一点正好折射出这些富豪们双重矛盾的道德景观。一方面,他们传统,认为处女事关名节和终身大事,只有婚内性行为才是正当的;另一方面,他们又不传统,相信公平交易的原则可以换来幸福。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前来应征的女性却是络绎不绝,全国各地皆有,用作者的话说,简直就是一个选妃的过程。在前来应征的女性中,年轻貌美自然不在话下,更让笔者诧异的是还有不少大学生,甚至是在读大学生!我们大学里所倡导的女性自由、解放、独立在金钱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不值一提。她们理直气壮地反问:“如果有人花1亿元去买任何一个女孩的一夜,谁能拒绝?”在这样的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风气下,这些具有大学学历的女性都是基于物质财富来决定终身大事的。金钱是不可或缺的,感情是可以培养的成了这些人的共识 。一些女性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婚姻恐怕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年轻貌美配实力雄厚是婚姻最佳的资源组合方式”,男女双方的结合也是一种资源的组合。她们的人生观、 价值观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更可怕的是,女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在这个时代已经渐渐地向金钱主义倾斜,更何况社会上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广大女性群体呢?

再者,当征婚广告开始走向面对面的电视网络后,征婚的诚意、初衷貌似不再那么单纯。很多女性嘉宾更是面对几千万观众“语出惊人”——“(男嘉宾的工资)还没有我的零头多”、“看见你吧,我就觉得我来节目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现在梦该醒了”、“我爱收集丁字裤……你家有钱吗”……这些口爆“雷语”的拜金女到电视征婚真的是出于相亲的目的吗?还是炒作自己?或者游戏人生?女性如此,男性也不甘落后。先有富二代刘云超做客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调侃女嘉宾“马诺不是喜欢在宝马里哭吗?到我宝马里来哭吧!”,后又有因在街头高唱“没有车没有房”征婚却驾豪车离开而名声大噪的“装穷哥”孙辉……总而言之,在电视征婚上男女嘉宾可谓是 “势均力敌”。

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本是用来相亲的征婚广告竟演变成了炒作的舞台,以至于广电总局要喊出“整治相亲类节目”的口号?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以至于超欧赶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层面却没有与之共同长进,反倒是有后退的倾向。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现象是处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必要越轨行为?它真的充当了“安全阀”的作用吗?如果是,为什么还会有广电总局的“封杀”、“禁播”和“整治”?还是这双有形的手过度干预了?

当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适当放慢脚步,回过头来看看被我们甩在后面的文化目标、民族精神?我们的躯体很强大,但没有灵魂的支撑,那顶多也是外强中干。

四、结语

从改革开放初期稀稀落落散见于报刊杂志角落的征婚广告,我们从“不谈物质,不谈感情”的谨慎态度中透视那个年代人们追求的是淳朴、务实的文化目标;透过市场经济建立以来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征婚广告,我们从“先谈物质,后谈感情”的世俗态度中,已隐约感受到人们追求金钱、效率的文化目标;而世纪之交以来那铺天盖地、独具匠心的报刊、电视、网络征婚广告中,人们“享受物质,游戏感情”的姿态让我们不得不窥探出拜金、享乐的文化目标。

征婚广告虽小,但其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目标却是值得我们好好深思。

参考文献:

[1]徐安琪、叶文振.中国婚姻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6-21.

[2]徐安琪.世纪之交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04-105.

[3]《新周刊》杂志社.中国爱情潜规则[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14.

猜你喜欢

征婚广告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市场经济
传统与自由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征婚广告引发的侵权官司
政府救市是市场经济的倒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