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13-04-29王秋生白玉
王秋生??白玉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药熏蒸牵引推拿综合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疗效。方法 将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综合组及对照组。综合组采用中药熏蒸牵引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单一推拿疗法。结果 治疗后在感觉项、情绪项、疼痛总分、VAS及PPI分值减少幅度上,综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在颈臂疼痛、压痛及活动度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2.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熏蒸牵引推拿综合疗法克服单一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上的局限,可更有效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减轻疼痛。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药熏蒸;牵引;推拿
[中图分类号] R74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8-101-03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是由于神经根受压迫、刺激导致神经根节段支配区域出现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障碍,患者多感觉头、颈、肩部疼痛,可有放射痛及麻木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为克服单一治疗方法在治疗本病上疗效的局限性,笔者联合中药熏蒸、牵引手法及推拿共同治疗本病,取得不错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研究病例均符合以下筛选标准:(1)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临床症状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并可向单侧或双侧上肢放射;(3)临床检查提示存在感觉障碍及肌力减退,其改变按神经根皮节及肌节分布区分布;(4)X线或CT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5)无合并颈椎其他疾病,如骨折、结核、肿瘤、风湿等;无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6)可配合坚持治疗者。符合筛选标准患者共114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分为综合组及对照组。综合组57例患者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7±12.5)岁;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36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5±11.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McGill得分、颈臂疼痛、压痛、活动度等一般资料上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推拿方法治疗。患者坐位,具体如下。(1)舒筋:先以手掌根部推拿患者颈部肌肉及背后肌肉,推拿区域包括有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力道轻重交替,共按摩10次;后按揉患者风池、缺盆、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合谷、内关、外关等穴位。(2)理筋:一只手置于患者下颌并向上用力提,一只手扶于患者枕部,由中立位开始向健侧旋转40°左右,恢复中立位继续向患侧旋转40°;(3)放松:劈打患者双肩及背部肌肉,而后由上至下拿捏患者双肩及患侧上肢并牵抖,最后轻拍患者颈肩及患侧上肢。以上推拿1次/d,1个疗程10 d。相邻两个疗程中间休息3 d。
综合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熏蒸、牵引及推拿治疗。中药熏蒸方法为:患者平躺在中药熏蒸机上,暴露颈部,并用毛巾遮挡颈部前方以免蒸汽发散。熏蒸药方为: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五加皮20 g,莪术20 g,千年健20 g,威灵仙20 g,红花10 g,艾叶10 g,川椒10 g。60 min/次,1次/d。1个疗程10 d。角度牵引方法为:采用仰卧位多功能牵引架牵引,均为前屈位牵引,其中颈3/4前屈15°,颈4/5前屈20°,颈6/7前屈25°,颈7胸1前屈30°,牵引重量1/10 W,牵引时间每次20~40 min,每日2次,连续15 d。两次牵引间隔>4 h,15 d为一个疗程。推拿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完成两个疗程治疗。
1.3 评价指标
1.3.1 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得分变化 量表共包括五项评分指标,分别为感觉项、情绪项、疼痛总分、视觉疼痛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其中,疼痛总分=感觉项+情绪项。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计算得分差值。得分差值=治疗前得分-治疗结束时得分。
1.3.2 颈臂疼痛、压痛及颈部活动度变化[4] 颈臂疼痛分值由0~10分,0分代表无疼痛感,10分代表剧烈疼痛且难以忍受;压痛分值由0~3分,0分代表无压痛,3分表示剧烈压痛;颈部活动度:分值由0~9分,0分代表患者可侧屈、前屈或后伸活动度≥40°,或可侧旋≥75°;3分代表患者可侧屈、前屈或后伸活动度介于30°~39°或可侧旋角度介于60°~74°;6分代表患者可侧屈、前屈或后伸角度介于20°~29°,或可侧旋角度介于45°~59°;9分代表患者可侧屈、前屈或后伸角度<20°,或侧旋角度小于45°。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测患者颈臂疼痛、压痛及颈部活动度分值并计算差值。差值=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
1.3.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疗效。治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值≥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值介于70%~94%;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值介于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值<3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疼痛评分差值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疼痛分值变化可见,综合组在感觉项、情绪项、疼痛总分、VAS及PPI得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臂疼痛、压痛及活动度改变对比
结果显示,综合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颈臂疼痛、压痛及活动度分值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体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在整体疗效评估上,综合组治愈29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98%。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3.68%。结果表明,采用中药熏蒸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推拿治疗(P<0.01)。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较为常见,其原因在于老年或颈椎长期不当姿势造成颈椎间盘及颈椎旁软组织退变,椎体周围骨质、骨赘增生,椎间盘脱出、椎间隙狭窄、关节突关节增生导致骨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从而表现出一系列与神经根节段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及功能障碍症状,如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5]。而用中医学的观点看,本病属于“痹痛”。原因在于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气血不畅,气血失调,经络阻滞,不通则痛[6]。目前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牵引、推拿、理疗等,每种方法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可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效果不够满意[7]。笔者为进一步提高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疗效,将中药熏蒸、推拿与牵引3种方法结合起来,取得不错疗效。
中药熏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作用机制主要为:(1)熏蒸可扩张局部血管,增加排汗,放松肌肉,降低痛觉传导;(2)一定温度的蒸汽可软化角质,提高毛孔开泻,增加对药物吸收;(3)所采用的熏蒸药物具有行气活血、温经祛寒的作用,通过促进退变关节的恢复,重新建立局部微循环以及解除血管痉挛,共同达到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活化关节的作用。牵引体位目前主要有坐位、卧位、站立位3种。笔者在治疗中主要采用卧位牵引。原因在于卧位时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牵引重量无需对抗因颈部肌肉张力产生的重量,可减少患者颈部不适的情况发生。且卧位时患者更容易处于放松状态,配合完成治疗。牵引治疗本病机制主要为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同时通过外力作用恢复颈椎正常曲度,解除肌肉痉挛。推拿的原理在于通过外力作用,重新构建颈椎生物力平衡状态,即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减轻软组织粘连,扩宽椎间隙与椎间孔,减轻周围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作用。此外推拿具有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作用,减轻局部炎症。从作用机制上看,3种方法在作用机制上各有侧重且存在交叉。因此将3者综合使用,可弥补单一方法作用的局限性,可更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减轻神经根刺激压迫症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从治疗效果上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简易McGill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在感觉项、情绪项、疼痛总分、VAS及PPI分值减少幅度上,综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证明从整体上看,采用综合疗法可更有效减轻患者因神经根压迫、刺激引起的疼痛。而在颈臂疼痛、压痛及活动度改善上,综合组改善幅度同样优于对照组(P<0.01)。证实综合疗法可更有效减轻患者颈臂疼痛及压痛,恢复颈椎活动度。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熏蒸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克服单一治疗方法对本病改善的局限性,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恢复颈椎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梅荣军,赵虎,宋兢民,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2,29(3):138-139.
[2] 詹松华,赵喜,谭文莉,等.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治疗的MSCT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1):42-4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4] 朱立国,徐凡平,高景华,等.外敷配合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30(3):201-202.
[5] 冯爱春,褚春华,曹靓.牵引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2例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78-379.
[6] 刘宝铭,刘筠.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4):190-192.
[7] 刘影,张艳伟,王娟,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1):1005-1007.
(收稿日期:201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