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药敏试验
2013-04-29薛梅朱俊平
薛梅 朱俊平
摘要:从潍坊地区病死鸭的脑、肝和血液中分离到3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32株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呋喃妥因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丁胺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和链霉素等敏感性较低,为潍坊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默氏杆菌;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8-0050-02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当前临床上最常见的鸭传染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嗜睡缩颈,眼睛流泪,流鼻液,轻度咳嗽、打喷嚏,行动蹒跚,共济失调,厌食或少食,排绿色稀粪,濒死鸭角弓反张呈现“背脖”。特征性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
鸭疫里默氏杆菌为细小球杆菌,偶见个别长丝状,多单个或成双存在。有荚膜,不形成芽胞,不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病料中瑞氏染色或美蓝染色呈现两极浓染,易产生耐药性,为了筛选抗鸭疫里默氏杆菌敏感的药物,特进行本实验,以其获得较好的药物,用于临床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
1 材料
1.1 菌株
从潍坊市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的脑、肝和血液中,应用胰蛋白大豆培养基分离培养分离了3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
1.2 药敏试纸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药理实验室制备。所用药物有:1(青霉素)、2(链霉素)、3(庆大霉素)、4(新霉素)、5(丁胺卡那霉素)、6(阿奇霉素)、7(呋喃妥因)、8(氟苯尼考)、9(强力霉素)、10(林可霉素)、11(蒽诺沙星)、12(环丙沙星)、13(氧氟沙星)、14(氨苄青霉素)、15(头孢噻肟)、16(痢菌净)。
2 方法
将鸭疫里默氏杆菌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贴上药敏试纸,置于37 °C培养箱中培养24 h。根据测定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分为4个等级,即不敏感(直径≤10mm),低度敏感(10mm<直径≤15 mm),中度敏感(15mm<直径≤20 mm),高度敏感(直径>20mm)。
3 结果
对3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最有效药物为氟苯尼考(高敏株占75.0%)和头孢噻肟(高敏株占71.9%),其次为庆大霉素(高敏株占65.6%)和恩诺沙星(高敏株占65.6%),再次为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痢菌净和阿奇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不敏及低敏株占71.9%)、强力霉素(不敏及低敏株占62.5%)、链霉素(不敏及低敏株占53.1%)效果不佳。
4 讨论
(1)潍坊市鸭疫里默氏杆菌耐药情况不一,与各县养鸭场的不规范用药情况有关。某些抗菌药连续使用时间过长、不按疗程使用、低剂量长时间使用某抗菌药预防本病,造成了耐藥菌株的增加,既未能预防本病,又在发病时无药可用。临床选择用药时要通过药敏试验进行筛选,选择敏感药物,合理规范用药,才能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高防治效果。纸片法药敏试验操作简便,对人员素质及环境设施要求低,结果易判定,便于基层筛选敏感药物,指导临床用药。
(2)本试验分离到的3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中,其中7株产生了耐药性,究其何因,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5 结论
药敏试验表明,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首选药物为氟苯尼考和头孢噻肟,其次为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再次为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痢菌净和阿奇霉素。